
敢战能战胜战,永葆我军敢打必胜的“剑气”
训练,有米秒环数;血性,用什么来衡量?
有人说,衡量血性的标准是敢于牺牲。然而,甲午海战,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水师提督丁汝昌自杀殉国,悲壮的背后却是战争失利,国家蒙羞的悲哀。
军人血性绝非不讲成本的死打硬拼、情绪激动的冲冠一怒、逞一时之快的匹夫之勇。敢于牺牲只是军人最大的付出,敢于胜利才是军人最大的血性品质。
军人生来为战胜。纵观历史,战争法则一次次告诫我们,一名士兵没有一招制敌的能力,一支军队没有敢打必胜的战力,一个国家没有赢得战争的实力,再激愤的口号也终将以悲情收场。因此,血性的标准就是能打胜仗!
“教兵之法,练胆为先;练胆之法,习艺为先。艺精则胆壮,胆壮则兵强。”血性是舍我其谁的品格气质,不是匹夫之勇,要有能打仗、打胜仗的真本事作支撑。习主席提出能打仗、打胜仗这个强军之要,为全军部队标定了“能力阈值”;号召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为训练场上每一名官兵确立了新标准、提出了新要求——某种意义上说,军人要有血性,首先就要有本事。
这种本事,是对手中武器的精益求精。
刘珪,广州军区某部营长,为了练成一个踢枪上子弹的绝活,他反复练了近5000次,手上的皮经常踢破,作战靴后跟磨出个大口子。凭着这股钻劲,他熟练掌握了20多项特战技能和56种装备操作。
宋辉,空军航空兵某部飞行大队长,驾驭新型战机的“金头盔”。空中格斗训练,他飞出了最难战术动作;实弹打靶,他第一个打极限、打临界,而且打出满堂彩。
在兰州军区某特战旅八连,训练条件严于大纲,训练标准高于大纲是官兵们坚持多年的一条原则。去年7月,八连奔赴海拔4300多米的雪域高原,展开低空跳伞训练,面对海拔高、地形复杂、气流变化无常的危险,八连官兵勇敢而自信地一跃,创造了我军在海拔4300多米高原跳伞新纪录……
这种本事,是对未来战场的责任与担当。
血性是永恒的,战争却是变化的。现代战争,打的是信息主导、体系支撑、精兵作战、联合制胜,任务分工越来越精细、能力要求越来越精准,每名单兵、每个岗位、每台装备,都是信息网络中的重要节点、战斗力链条上不可或缺的一环,要打赢现代战争,必须拥有“体系之勇”“信息之智”。
第二炮兵某部官兵,人人置身体系,服务体系,把导弹发射流程像拔枪射击一样练成“肌肉记忆”,把每名官兵练成战斗系统的“标准化构件”,实现人剑合一,实现了新型导弹实弹射击百发百中。
海军某艇,要求艇员“精1门专业、通2个岗位、懂3项以上技能”。通过跨专业组训、换岗位锻炼、实战化摔打,官兵30%以上能盲操、能自修、能教学,90%能胜任两个以上岗位。“同舟共济一条心、协同配合如一人”。如今,艇队实现了由操纵型、全训型向作战型、复合型转变,多次出色完成战备远航、雷弹实射等重大任务。
东风劲吹,惊涛拍岸,战鼓催征。站在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新的历史起点上,全军和武警部队官兵正按照习主席的要求,练气练胆,铸剑砺锋,努力塑造新一代革命军人应有的样子,续写人民军队战无不胜的辉煌历史。
版式设计:胡亚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