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官僚主义 把“跳舞”者从“桌子”上赶下来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王平 尉猛虎责任编辑:菅琳
2016-11-16 04:13

不能“在桌子上跳舞”

■王平 尉猛虎

“在桌子上跳舞”,是任弼时批评官僚主义时说的一句话。

1943年1月,在西北局高级干部会议上,任弼时指出:在领导作风问题上,党也好,政府也好,军队也好,群众团体也好,存在着一个相当普遍的严重缺点,就是党所决定的正确政策,有些地方不能贯彻下去,不能保证这个政策百分之百的实现。出现这个问题的重要原因,就是官僚主义在那里作怪。

在他看来,官僚主义的一个表现,就是一味醉心于许多不执行的计划,东也计划,西也计划,形成一种文牍主义、形式主义。有人形象地说,这是“在桌子上跳舞”,只是在办公桌上写计划,却没有考虑到计划可不可以行得通以及如何行得通。

官僚主义是工作落实的大敌,不落实是官僚主义的表现形式之一。就像“在桌子上跳舞”一样,计划在“桌子上”,落实也在“桌子上”,舞跳得很起劲,舞姿也很好看,但仔细看过,都是些样子货,是摆花架子、搞虚套子,徒悦人眼目而已。“曲终”之后人散去,至于如何落实,则没有下文、没有动静了。

“在桌子上跳舞”,实质就是不落实。不落实的背后,是不落实的心态。面对政策指示,首先想到的不是贯彻,而是抱着功利主义态度,看执行下去能不能产生政绩,对自己有没有好处。这么权衡一番,有利的便执行,没利的便拖延、敷衍;能给自己带来好处的就抓得实一些,不能带来好处的就应付、变通。对于这种人,任弼时批评他们“脑子里装满了法币”。

还有人认为,具体工作做起来难度大、见效慢,而层层发文开会“雷声大”、见效快。于是,上级开会,本级也开会;上级发文件,本级也发文件,没有具体的行动,没有结合实际的举措,从而使落实演变成徒有其表而无其实的形式主义。

不落实,再好的政策也是一纸空文。好政策一旦落空,比没有这些政策还要糟糕。一些本来是对群众有利的、有好处的事,群众欢迎的、赞成的事,由于落实的环节没有打通,一变而为群众不喜欢的、不赞成的,反而会引起群众的不满。人们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深恶痛绝,就说明了这一点。

克服“在桌子上跳舞”的作风,就要把“跳舞”者从“桌子”上赶下来,从办公室里赶出来,让他们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在抓落实中体现才干、增长本领。1964年,毛泽东同志在一份文件上批示:“凡办事,要看得到,抓得起。要有这两种能力。”这也是医治“在桌子上跳舞”的一剂良药。

(作者单位:68129部队)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