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关你我,移动支付对国防动员有何影响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郭萌责任编辑:李晨
2017-05-24 17:07

随着智能手机搭上互联网快车,移动支付让人们的日常消费更便利,也让“无现金社会”成为可能。对此,军事经济专家怎么看?请看今日出版的《中国国防报》的记者访谈——

移动支付对国防动员有何影响

■中国国防报记者 郭萌

动员储备更有针对性

记者2016年我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规模为38万亿元,比2015年增长近3倍。由此可见,无现金支付已经走进百姓的日常生活。那么,无现金支付会走进国防动员领域吗?

王亚红:如今,“淘手机”消费已逐渐成为社会潮流,移动支付、物联网、大数据、智能穿戴、条码扫描等科技手段已普遍应用于社会中,医疗、交通、消费等领域正在大面积地深化无现金生活。实际上,国防动员领域已有移动支付的实践,但是进入“无现金社会”还有很大一段距离。首当其冲的就是安全如何保障的问题。

但是,移动支付对国防动员建设的影响是有的,最明显的就是让经济动员储备更有针对性了。众所周知,现代信息化战争的显著特征是精确化,无论是战略决策、指挥控制、兵力投送还是目标打击都在日益精确。国民经济动员也需精确化的动员方式和对象,以适应当前这种广泛的动态的精确化需求,保障打赢信息化战争。充分利用电子货币和数字货币的这种功能,预测战争所需财力、物力等动员规模,尽可能使经济动员转化的资源与战争的需求一致,使经济动员建立在科学预测、适量储备的基础上,在经济动员准备中减少盲目性、随意性,增强针对性,减轻国民经济负担的同时提高军事效率。

朱华珍:无现金生活,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具体到国防动员,我认为主要会让物资调用更快捷、征用流程更便捷、筹集资金更灵活。比如,当战场保障需要某类型物资时,可以直接通过手机终端查找商家信息,同时运用商家掌握的仓储、收发、配送等各种物资信息,实现物资调用、运输的一体化。随着基于“传感应用”与“二维码”技术的物联网概念逐步应用到“无现金社会”,把条码印制或粘贴在物品的外包装、物品本身上,便于实现就近就地征用,打破国防动员征用信息链条长、环节复杂、反应慢的制约。

王亚红 后勤学院国防经济研究室主任

潜力调查愈趋精准

记者不久前,杭州发生一起“劫案”:两个外地流窜犯连续偷了4家便利店,所偷款项还不够往返杭州的车费。有媒体调查发现,无现金支付有效减少了抢夺、抢劫以及偷盗犯罪。由此推及国防动员领域,无现金支付会起到哪些积极作用?

王亚红:迈入“无现金社会”,国防动员领域也有了自己的“电子警察”。为什么这样说呢?首先,无现金支付使用数字货币,其中数据包包含的数据码指示需要传送的内容,标识码则指明了该数据包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的路径。支付、结算、储存等,都可以在没有人工核准的情况下自动完成,并保存所有无法销毁的路径信息。这意味着每一分钱都可追溯。这将极大提升经济交易活动的便利度和透明度。

有助于组织开展财政金融动员潜力调查,摸清可动员财政金融资源的规模、分布及其动态变化情况,为战时(急时)组织开展财政金融动员提供科学依据。

“电子警察”将大数据传回,可让我们掌握不同地区的财政收入、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保险等相关数据资料,以及政府公共支出费用、黄金储备、外汇储备、货币供应量等财力动员资源的状况,以建立完善财政金融动员指标体系。

另外,这个“警察”还有助于杜绝挪用动员资金。当发生抢险救灾时,核实发放资金的流向成本非常高,使用数字货币能够很容易地知道资金有没有真正发放到灾区要补贴的群众手里。通过数字货币还可以追踪受灾群众是如何使用这些补助资金的,从而帮助政府职能部门更好地及时设计出救灾补助政策。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