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

1996年,王军霞以14分59秒88的成绩获得女子5000米金牌,并以31分02秒98的成绩获女子10000米银牌,成为中国第一位获奥运会长跑金牌的运动员。
体育,除了健身,还能励志。尤其是竞技体育,“竞”字当先,“争”在始终。这种和平的竞争,拼的是体能、技能和智能,比的是意志、心理和谋略,谁能在争输赢、见高低的竞技角逐中把人类所崇尚的精神发挥到极致,谁便是赢家。
奥运会是世界竞技体育的最高殿堂,但它却有一个非常包容的口号:“重在参与”。中国体育一经融入奥运,便开始在这个国际竞争的大舞台上努力提升自己,30多年来硕果累累,收获显而易见。
参与奥运,整体水平在提升。
中国体育是在争得亚洲第一后进军奥运会的。从1974年第一次参加亚运会名列奖牌榜第三,到1982年登上新德里亚运会的榜首,中国军团8年间实现了“三级跳”。此后,亚洲第一的位置再也没有动摇。
竞争是一种向上的力量。世界很大,天外有天,与其在亚洲孤独求败,不如勇敢进击,同世界高手过招。初登奥运赛场,中国军团亮相洛杉矶实现开门红,不料时隔4年,却在汉城遭遇“滑铁卢”,最终只在跳水、乒乓球和体操3个项目上拿到5金,暴露出整体实力不足、竞争缺乏广度的现实差距。
挫折催生改革。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体育的改革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涉及体制、政策、科研、选材、训练以及人才引进诸多方面,尽管步履艰难,终究成效渐显。在经历巴塞罗那和亚特兰大两届奥运会的徘徊之后,中国军团终于在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上爆发,创纪录的28枚金牌来自9个大项。
这种看得见的成长和进步,主要得益于竞技成绩的稳步提高、尖子选手的不断涌现和夺金领域的逐渐拓展等三个方面。
以拓展夺金面为例。奥运会竞赛项目的设置是动态的,早期较少,后渐增加,自汉城奥运会起常在26项上下浮动。而中国军团征战悉尼、雅典、北京、伦敦这4届奥运会,每次都能在半数左右的大项中摘取金牌。其中,除了乒乓球、羽毛球、跳水等保持绝对优势外,举重、体操、射击、游泳、柔道等也各展所长,成为相对稳定的夺金亮点,而田径、划船、摔跤、击剑、拳击、跆拳道等项目,更能不断突破,营造出“东方不亮西方亮”“堤外损失堤内补”的格局。
中国是个大国,不能只靠“一招鲜”立足奥运会。哪怕“一招鲜”可以“吃遍天”,也要有整体实力做支撑,否则,充其量只能是“跛足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