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指导员的“传家宝”
■沈宝森 李源昊
清晨的阳光洒进武警赤峰支队某中队荣誉室,墙上那张略微泛黄的照片被镀上一层金辉。照片中的陈秀清笑容朴实,眼神坚定。这位曾被原沈阳军区授予“指导员标兵”称号的老典型,如今成了武警赤峰支队全体干部心中闪亮的星。一场名为“学习标兵陈秀清,争做战士知心人”的活动,正在官兵中荡起层层涟漪。
陈秀清,1948年入伍,在战斗中表现突出多次荣立战功,由于思想工作深入兵心,被战士们亲切地称为“知心人”,是该支队的英模人物之一。陈秀清的“传家宝”是什么?他生前所在中队指导员王壮翻开一本泛黄的笔记本,上面清晰记录着陈秀清几十年如一日践行的工作法精髓。王壮说:“陈秀清前辈这套方法的核心,就是把战士装进心里。”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陈秀清工作法”,该支队组织干部骨干围绕陈秀清的带兵方法和理念开展学习讨论,邀请优秀带兵人前来授课,针对基层常见的棘手案例,对照“陈秀清工作法”现场“解剖麻雀”,在思想碰撞中领悟精髓。结合学习,支队要求每名干部带着“知兵情、解兵忧”的任务清单,沉到班排,建立翔实的“兵情日记”。
“以前有心事,总是自己扛着,不愿和别人分享。”前段时间,中队长孙嵩发现战士小梁训练时心不在焉,休息时常常盯着手机里的照片发呆。一次谈心,孙嵩终于打开了小梁的心扉:从小抚养他长大的奶奶生病了,尽管有家人照顾,但他仍很担心奶奶的情况。“中队长当天就帮我办理了请假手续,让我尽快回家……”小梁声音有些哽咽,“现在有心事,组织帮你解决,心里敞亮多了,干啥都痛快!”
“关心爱护战士,不能只讲道理,只有把战士当家人,才能真正走进战士心里,陈秀清的带兵方法放在今天依然管用。”指导员邢一深有感触地说。
在机动一中队,刚下连不久的新兵李梓铭对训练有些发怵。邢一及时察觉到了他的消极情绪,不仅在训练中加强对他的帮带,还不时鼓励他,帮助他重新建立信心。“指导员没批评我,反而夸我上肢力量强,专门请老班长给我开‘小灶’,陪我一起训练。”说起这些,李梓铭的眼中闪着光,如今,他在支队进步飞快。
前不久,支队党委在强军网上开通了“基层直通车”专栏,将收集到的意见建议,及时向全体官兵进行解答;针对反映的困难问题,明确整改时限并在强军网公示,接受全员监督。“干部更贴心”“说话有人听”“困难有人帮”成为官兵们的普遍感受。
如今,支队训练场上主动加练的身影多了,学习室内钻研业务的氛围浓了,官兵们互帮互助、彼此关爱的暖流到处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