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湖南总队常德支队鼓励休假官兵分享家乡红色故事——
“红色特产”汇聚到军营
■呼延平
前不久,武警湖南总队常德支队某中队战士邓礼友休完假归队,为中队官兵准备了一份特殊的“家乡特产”。
邓礼友来自广西钦州,他的“特产”并不是点心或纪念品,而是一个他从小听到大的故事——
“1940年,日军围攻屯茂村。当地军民依托地形与敌周旋,利用土炮、陷阱等进行抗击……”在中队举办的红色故事分享会上,邓礼友声情并茂地讲述,让台下战友深受触动。
“这样的场景,在支队较为常见。”该支队干部赵静介绍,他们鼓励官兵利用休假时机,把家乡的“红色特产”带到部队,通过多种喜闻乐见的形式与战友们分享,充分发挥官兵自主教育作用。这一做法的推出,与一名新兵有关。
一个周末,该中队官兵聊起长征,来自广西的新兵莫碧超忽然抢过话题:“长征途中的湘江战役就是在我的家乡打响的。”紧接着,莫碧超一改平时略显内向的样子,语气充满自豪地向大家讲述当年村民支援红军作战的故事。
“以前总觉得长征离我们很遥远,但听莫碧超讲完,那段历史一下子变得特别具体、生动。”即便数周后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不少战士仍津津乐道。
“这种自发的、带着‘乡土味’的讲述,比书上的文字和统一下发的教育材料更具象、更鲜活,也更能引发共鸣。”该支队机关业务部门深受启发。既然官兵对自己家乡的红色历史有如此深厚的感情和深刻的理解,何不将这种个体的、偶然的行为,变成一种集体的、常态化的教育形式?
该支队党委因势利导,鼓励休假官兵主动寻访家乡革命旧址、纪念场馆,聆听亲历者口述历史,以此作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教材。
为让红色记忆可见可触,该支队给各中队配发了标注红色景点的特制地图。从此,官兵们休假返乡就可以“按图索骥”、寻访打卡。
随着地图上红色印记逐渐增加,某中队干部张轩国感慨:“这张地图把每个人家乡的红色故事变成了中队的共同精神财富,大家工作训练更加积极努力。”
此外,各中队还注重做好分享的“下篇文章”,引导官兵将红色故事的精神内涵转化为岗位实践。一次,战士小张讲述家乡黄崖洞兵工厂的故事,当他描述革命前辈如何在设备简陋的条件下坚持生产武器时,坐在台下的一名战士忍不住开口:“当年战士们用兵工厂靠土办法造的武器都能打那么多胜仗,现在我们有了这么先进的装备,更要努力训练,制胜未来战场!”
该战士所在中队趁热打铁,组织官兵围绕“装备变了,奋斗精神不能变”这一主题展开讨论辨析。大家踊跃发言,现场气氛十分热烈。事后,官兵们自发组织各类武器装备强化训练,把红色故事带来的感动切实转化为工作训练的主动。
“课堂上,官兵成了教育的主角。”该支队领导介绍,活动推开后,各中队官兵积极参与,授课模式也从“一人讲”到“大家说”、从“被动听”到“主动寻”转变。某中队二级上士李俊贤休假时寻访家乡的历史纪念馆,收集史料、录制视频。“施教者先受教育,通过实地寻访,我经受了一次灵魂洗礼,更加懂得今后的军旅路该怎么走。”他说。
“红色特产”八方汇聚,教育课堂活水涌流。近期,在上级组织的考核中,深受革命传统激励的该支队官兵迎难而上,奋力拼搏,取得了优异成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