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尖蘸硝烟 论文写战场
——新疆军区某综合训练基地教研部组织论文展评活动侧记
■杨 晶 徐 月
“看,刘教员在论文中引用了我们单位的演训案例……”这天,在新疆军区某综合训练基地机关楼大厅,不少官兵驻足在展板前,观摩学习一篇篇学术论文。从提升新装备教学效能到探索智慧化组训模式,从复杂战场环境下的心理引导到经典战例的启示运用,这些凝结着研究思考的成果,出自基地教研部文职人员之手。
前段时间,教研部以学兵培训为契机,鼓励文职人员总结提炼各自专业领域的实践经验,形成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理论成果,并通过展评活动激发大家的积极性。
某教研室副主任、文职人员蔡艳斌系统梳理了自己在基层调研收集的大量案例,总结出开展教学组训的方法,撰写的论文给一线带兵人带来启示。在他的带动引导下,许多文职人员报名参加论文展评活动。
起初,文职人员小赵撰写论文时,只是简单堆砌现有教案。“写论文就像画地图,不仅要标出路线,还要讲清楚‘为什么这样走’‘如何通过不同地形’。”教研部领导审阅初稿后,与他认真探讨改进方向。后续,小赵深入剖析装备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以“车工专业教学要点”为主题重新撰写论文,让大家眼前一亮。
“这场展评活动,不只是论文的静态展示,更像是‘笔尖上的淬炼’‘思想上的交锋’。”基地领导表示,他们聚焦内容的深度、认知的广度和对部队训练的实际价值,对论文逐篇审阅,并邀请基层官兵担任特别评审,让论文带硝烟味,聚焦练兵备战现实课题。
阅读了文职人员小张撰写的军事心理学专业论文后,一名基地领导指出,可以将心理数据与任务数据相结合,科学分析各心理维度与任务表现之间的关联,探寻更加科学的人员筛选和人才测评体系,促进人才选拔任用和监督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一名连长则结合自身带兵经历,提出了优化训练场景设置、锤炼战士心理韧性的建议。大家的想法给小张带来很多启发,帮她进一步完善了论文内容。
笔尖蘸硝烟,论文写战场。“一篇有价值的论文必须根植基层沃土,直面部队需求,经得起官兵的审视和战场的检验。”置身于开放平等的研究氛围中,文职人员徐超深受触动,表示要让纸上严谨的逻辑推演,尽快转化为训练场上更高效的组训方法和更优异的训练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