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0年5月11日至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山西考察。2020年5月11日下午,习近平在大同市云州区有机黄花标准化种植基地,同正在劳作的村民们亲切交谈。
“希望把黄花产业保护好、发展好,
做成大产业,做成全国知名品牌,
让黄花成为乡亲们的‘致富花’。”
2020年5月11日
在脱贫攻坚收官的关键时刻
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大同
深入云州区考察有机黄花种植基地
为大同市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把脉定向、擘画蓝图
两年多来
大同全市上下牢记嘱托、笃行实干
围绕“特”“优”战略
大力推进以黄花为主的
八大特色农业产业振兴

▲ 2020年5月11日至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山西考察。这是5月11日下午,习近平在大同市云州区有机黄花标准化种植基地,同正在劳作的村民们亲切交谈。

▲ 2020年5月11日至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山西考察。这是5月11日下午,习近平在大同市云州区西坪镇坊城新村技能培训服务站,察看黄花产业相关产品展示。

▲ 2020年5月11日至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山西考察。这是5月11日下午,习近平在大同市云州区西坪镇坊城新村,同搬迁户白高山一家人坐在炕沿儿上拉家常。
大力度扶持振兴黄花产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各地考察时多次强调,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总书记特别深刻指出,山西农业的出路在于“特”和“优”。这为大同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指明了方向。

“乡亲们脱贫后,我最关心的是如何巩固脱贫、防止返贫,确保乡亲们持续增收致富。”习近平总书记在大同考察时最为关心的就是群众的脱贫增收问题。
从7月初开始,云州区17万亩黄花进入收获季节,周士庄镇遇驾山村村民郭卫东一家人每天从凌晨开始采摘,一直采到早晨七八点,尽管很辛苦,但看着丰收的黄花,一家人打心底乐开了花。“今年雨水充足、管理上去了、病虫害也得到及时防治,又是一个丰收年啊。”
郭卫东家过去50多亩地全部种玉米,年景好时纯收入1万多元,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后来,靠着种黄花,彻底改变了一家人的生活。如今,郭卫东家年收入近7万元,一家人从土窑洞搬进了砖瓦房,日子一年一个样。

标准化生产引领绿色发展
“小黄花大产业,很有发展前途。”每当回想起总书记的殷切话语,云州区西坪镇下榆涧志海黄花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旗就百感交集。“自从总书记来过以后,咱黄花发展势头一年比一年好。今年又是一个好年景,一亩黄花地至少能采摘800公斤左右黄花,而且我们大力推进黄花标准化种植,今年的黄花品质好、价格高,最高上到3元多,平均也能卖到2.8元。”

据云州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将投入100余套检测及溯源等相关系统和设备,使云州区核心10000亩黄花基地实现节水灌溉、水肥一体化、病虫害预测预报、节肥增效等管理数字化,让黄花进一步提质增效。


市场化营销提升品牌效应
总书记希望能够把小黄花做成大产业,做成全国知名品牌。
厚望如山,催人奋进。大同将大同黄花品牌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把“大同黄花”作为“大同好粮”的拳头产品进行打造,成立了大同黄花协会和大同黄花产业联盟,以“品牌化、电商化、数字化”为支撑,围绕黄花产业进行多元化布局,线上线下双管齐下,强化市场营销,打造优质品牌。

按照总书记擘画的蓝图,大同市委、市政府精心描绘出了特色产业发展路径:“运用市场化思维,做深做精农业‘接二连三文章’,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全方位拓展市场,持续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目前,大同共培育黄花龙头企业15家,黄花生产加工经营主体已达175家,研制开发出菜品、饮品、食品、功能产品、化妆品五大系列100余种黄花产品。
黄花火了,乡亲们也吃上了香喷喷的旅游饭。
依托黄花“中国母亲花”深刻的文化内涵,大同打造了以忘忧大道为主线,串联忘忧农场、火山天路、芍药花海、桑干河湿地公园等沿线精品旅游景点,形成农文旅融合大景区,带动旅游收入3亿多元。网友点赞:“黄花菜不是凉了,而是更火了。”
“预计今年大同黄花总产量可达18万吨,全产业链产值可突破42亿元。初步规划,到2025年大同黄花全产业链产值将达百亿目标。”大同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张颖龙说。
“要千方百计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接下来要把乡村振兴这篇文章做好,让乡亲们生活越来越美好。”“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让黄花成为乡亲们的‘致富花’。”……总书记考察山西的声声嘱托言犹在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