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读懂那些“数倍于己”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王卫亮 责任编辑:邱迎春
2025-09-12 15:10:33

读懂那些“数倍于己”

■王卫亮

前不久,《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揭晓。颁奖典礼上有一个特别环节:致敬抗战时期的一支英雄连队——“刘老庄连”。

1943年3月18日,新四军第3师第7旅第19团2营4连在江苏淮阴刘老庄与20倍于己的敌人血战,以82名官兵全部壮烈殉国的惨烈代价,毙敌170余人、伤敌200余人,光荣完成掩护党政机关和人民群众转移的任务。陈毅同志赞叹:“烈士们殉国牺牲之忠勇精神,固可以垂式范而励来兹。”

无独有偶。1941年11月9日,为保卫黄崖洞兵工厂,八路军与4倍之敌激战八昼夜,毙伤敌人2000余人,赢得了敌我伤亡6∶1的辉煌战果。黄崖洞保卫战打出了八路军小米加步枪的顽强作风,被中央军委评价为“1941年以来反‘扫荡’的一次最成功的模范战斗”。

“我们必须奉献于生命,才能获得生命。”我军自成立以来,入伍誓词几经修改,但变的是文字内容,不变的是铁血精神,“牺牲”二字始终没有改动。抗战烽火中,直面“数倍于己”的凶残敌人,我军将士横刀敌阵、沥血孤营,以超乎常人的血性胆魄看待死亡,甚至主动选择牺牲,印证了克劳塞维茨的名言——“物质的原因和结果不过是刀柄,精神的原因和结果才是贵重的金属,才是真正的锋利刀刃”。

两军对阵,比的是战术战法、武器装备,更比的是血性胆气、胜战意志。传说中,古阿拉伯国王曾将一把大马士革弯刀赠予国家最英勇的战士,众人赞美此刀宝贵的同时,也表示了遗憾:刀稍微短了一些。此时,聪慧的太子说:“前进一步,刀就够长了。”这前进的“一步”就是那份无畏的血性。

血肉之躯筑长城。据统计,二战时欧洲战场毙伤一名敌军平均耗弹5000发,而我军毙伤一名日军平均约需30发子弹。这也是由于装备落后、缺枪少弹,八路军、新四军在对敌作战时常常需要到百米内才开枪,一旦交锋便马上抵近射击、投手榴弹,然后以刺刀和大刀肉搏。

正如刘伯承同志在作战前动员时曾说,军人要做铁打的汉子,不做泥捏的菩萨。试问,如果没有“敢把头颅试剑锋”的血性,如何磨砺“天塌下来只手擎”的斗志?没有“黄沙血染英雄骨”的无畏,如何收获“击溃强敌奏凯歌”的胜利?战旗红,英雄血。不论是近战、夜战,还是破袭战、铁道战,我军都是以命相搏、血战到底,有多少胜利凯歌,就有多少浴血奋战。

血性的光芒永远不会暗淡,血性的追求永远不能弱化。现实中,由于承平日久,一些人认为战争开始“软化”“慈化”,越来越“文明”了。殊不知,信息化战争的突发性、残酷性、破坏性空前增大,使生死考验更加严峻和直接;高新技术装备的精确性、隐蔽性、智能化空前提升,所带来的震撼和摧毁超过以往。应对这些变化和挑战,对官兵血性胆气的要求不是低了,而是更高了。

新征程上,作为新时代革命军人,血性光芒不能褪色,血性追求不能淡化,必须把练技术练战术与练思想练作风结合起来,始终处于战时状态、闻到战场硝烟、体验作战感觉,在真刀真枪的比拼中锻造处变不惊、临危不惧、遇挫不馁、百折不挠的血性胆魄,确保出剑之时令敌不寒而栗,亮剑之处杀敌所向披靡,续写英雄人民军队的浴血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