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真正的革命的政治工作”
■潘立萍 王文博
政治工作是我军特有的政治优势和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抗日战争时期,我军政治工作继承红军时期的优良传统,适应抗日战争的新形势、新任务,解决了新问题,取得了新经验,在制度化、理论化、系统化方面达到了比较完备的程度。这与一大批政治强、人格正、视野广、自律严的政治干部密不可分。
毛泽东同志深刻指出:“没有进步的政治精神贯注于军队之中,没有进步的政治工作去执行这种贯注,就不能达到真正的官长和士兵的一致,就不能激发官兵最大限度的抗战热忱,一切技术和战术就不能得着最好的基础去发挥它们应有的效力。”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武装,之所以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很重要的一条是政治工作贯穿于我军发展历程,始终与军队建设和战斗职能高度统一。1944年,经毛泽东同志修改后,谭政同志在西北局高干会议上作了《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的报告,从理论上总结了建军以来政治工作的经验,深刻阐明了我军政治工作的性质、方向、任务和方法,成为我军政治工作成熟的主要标志。
1938年,周恩来同志在《抗战军队的政治工作》一文中严肃指出:“政治工作之变为空谈,这决不是政治工作的本身错误,而是由于政治工作人员没有实行真正的革命的政治工作。”对于“实行真正的革命的政治工作”,政治干部担负着重要责任。当时红军改编,对于戴上青天白日帽徽,很多指战员想不通,产生了消极的情绪。时任115师政训主任的罗荣桓一直以平易近人、没有架子和善于做思想工作出名。他耐心地听大家发牢骚,然后像拉家常那样,深入浅出地分析政治形势的变化。他强调,我们是共产党人,永远不会忘记革命的最终目的。我们虽然改编为八路军了,但一定要保持和发扬红军十年斗争的光荣传统。
抗战期间,八路军120师政治部主任甘泗淇提出,“我们的政治工作,要保证每一颗子弹都瞄准敌人,保证战争任务的完成。”正是因为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中心,让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得到充分彰显。钟期光担任团政治处主任时,强调思想教育除“正面灌输”之外,还要“扶弱为强”,以及“见事就教”。在他的领导下,前线的政治工作“在最艰苦的时刻闪光”,为成功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打下了坚实基础。
率军者披坚执锐,执戈者方能战不旋踵。“那时,你打仗不勇敢、怕死,你不同战士心连心,做工作就没有人听……”1939年3月7日,日军重兵合围新四军第一支队二团驻地,政治处主任萧国生断然拒绝先行转移:“这样的生死关头,我怎能先走!”他亲率一个连拼死阻击,掩护主力突围。激战中,这位年仅22岁的指挥员身中数弹、壮烈牺牲,将青春永远定格在江南烽火中。萧国生是新四军作战中牺牲的首位团职干部,时任第一支队司令员的陈毅在《追悼模范政工人员萧国生》一文中指出:“萧国生不愧为抗战中政工人员的模范。”
表率作用本身就是最好的政治工作。“腰杆子”能不能撑起来,关键看政治干部要求别人时,自己有没有先做到。八路军115师供给部政委肖显伦整日与钱物打交道,对自己却十分苛刻。1937年领到的棉衣,他一直穿到了1944年,补丁摞补丁,到最后几乎见不到一块完整的布料。就这样,他仍舍不得扔掉,将拆下的补丁打成了草鞋。
“我们所创造的那无数英勇壮烈、可歌可泣的事迹,无数惊天动地的事件,给中华民族增添着荣耀和光辉。这些赫赫的战功,没有一件不是在政治工作保证之下取得的。”面对强敌,政治干部有视死如归的气魄,官兵就有舍生忘死的决绝;攻坚克难,政治干部有舍我其谁的自觉担当,官兵就有非我莫属的气概;政治干部有清风朗月的作风形象,官兵就有严于律己的自省。新征程上,政治干部应赓续红色血脉和优良传统,对党绝对忠诚,聚焦打仗有力,作风形象良好,做到“笔杆子、枪杆子、腰杆子”都过硬,推动政治工作回归本真、发挥威力,影响和带动官兵打好攻坚之战、同心奋斗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