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抗战精神筑牢国防长城
■李传伟
一个前进的时代,总有一种奋发向上的意志力量;一个复兴的民族,总有一种赓续传承的精神禀赋。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近日,中央宣传部等12部门联合印发通知,要求在9月以“弘扬抗战精神 共筑国防长城”为主题,集中组织开展“全民国防教育月”活动,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更加坚定自觉地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为全面推进强国强军事业凝聚强大正能量。
“国无防不立,善教得民心。”全民国防教育是国之大事、军之大事,是往全体国人的灵魂里熔铸精神、思想里渗透价值、骨髓里注入忧患、脑海里输送责任。“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一个国家和民族,要赢得生存和发展,国防教育须臾不能松懈、一刻不能缺少。如果缺失国民意识、缺少家国情怀、缺乏国防观念,即使疆域再辽阔、人口再众多、物产再丰富,也不过是一盘散沙而已,更遑论民族凝聚力和国家荣誉感。正如梁启超曾经痛切地喟叹:“是故吾国民之大患,在于不知国家为何物。”
毛泽东同志在《论持久战》中写道:“日本敢于欺负我们,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民众的无组织状态。”14年不屈不挠,14年浴血奋战,“巨炮和重弹,轰醒了我们的民族意识”,全体中华儿女为国家生存而战、为民族复兴而战、为人类正义而战,抗战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付出牺牲最大。“若无国防,则国难屡起,民将不得安其业。”历经硝烟战火,回望铁血征程,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没有全民国防就没有幸福的家园,没有全民国防就没有平安的中国。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一个英雄就是一堂课。从杨靖宇、赵一曼、左权、彭雪枫,到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从东北抗联“八女投江”、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到四行仓库“八百壮士”……抗战中的英雄已经写入了民族的英雄谱、标注出精神的天际线。“只有我们血染过的山河,更值得我们和后世讴歌和爱护。”在“全民国防教育月”活动中,要全面讲好抗战故事,大力宣扬英雄事迹,从战争的伤痛、历史的屈辱中让全社会明白“如果没有一个强大的国防,随时就可能受到侵略,甚至遭受灭顶之灾”,深刻认识到“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就不可能有强大的祖国”,从而打牢爱党爱国的思想根基、扛起强国强军的时代重任。
纪念日是民族的精神盾牌。这精神盾牌,蕴含着国防意识、国防观念、国防素养。关于抗战,我们有一系列纪念日:7月7日,是全民族抗战爆发纪念日;8月15日,是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纪念日;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9月18日,是九一八事变爆发纪念日;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运用好这些纪念日开展国防教育,讲透历史的教训、经验以及对未来的启迪,能够让广大军民沉浸其中,更好地触摸历史、感知伤痛、振奋力量,强化国防观念,激发奋斗动力,凝聚起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的信心决心。
“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伟大的抗战胜利铸就了伟大的抗战精神。抗战的历史,不仅是战争史,更是精神史、心灵史;抗战的胜利,不仅是河山光复,更是人心光复、精神重塑。一个民族在紧要关头爆发出的最强大精神力量,构成了我们历史中最深厚的精神底蕴,沉淀为中华民族最珍贵的精神内核,是开展全民国防教育最鲜活的精神财富。只要我们大力弘扬抗战精神,进一步增强全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深厚感情、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崇军尚武的思想观念、强国强军的责任担当,任何人任何势力都不能阻挡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步伐。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战争可能千日不打,国防观念却不可一日松懈。在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全民国防教育工作使命光荣、任务艰巨。军地各有关单位应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契机,广泛组织丰富多彩的群众性国防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全社会自觉履行国防义务,以实际行动关心、支持、参与国防建设,汇聚起众志成城、强国强军的强大意志力量。
(作者单位:66028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