盯紧明天敌人的样子抓训练
■李伟国
作者:周 洁
一次,刘伯承同志对多个师团级部队的训练情况实地调研后召开座谈会。会上,他对部队的训练劲头充分肯定后,话锋一转说,现在打仗,跟打鬼子和打国民党反动派那时候不一样,要求部队抓训练,必须盯紧明天敌人的样子抓训练。
盯紧明天敌人的样子抓训练,对持续提高战斗力有多重要?今年抗战胜利日阅兵中战旗方队的一个个单位给出答案:“左权独立营”训练前先把敌人的“像”画准,全营“根始终很红,眼始终向前”;“刘老庄连”训练计划追求“含新量”,连队是“老字号”,也是“新青年”;“白刃格斗英雄连”抓训练,敢白刃格斗的血性胆气永在,砺新“白刃”的创新精神常新……
《未来战争》是俄罗斯军事理论家斯里普琴科的一本著作。对书中“军人的主要任务从来就是对未来战争进行全面准备,但时常由于种种原因,他们所准备的往往是过去了的战争”的这一表述,一名军事学者这样评价:“每一名志在打赢未来战争的中国军人,都应该对‘但’字后面的话时常反思,都必须坚决克服‘种种原因’。”
兵恒强之途,在图新之恒。战争形态是发展的,训练内容必须更新。尤其要看到,信息化智能化战争“一次性效应”越来越明显。“不预测未来,将失去未来。”对手在搞“云计算”,我们就不能再“拨算盘”;敌人在玩“非接触”,我们就必须玩“超视距”。如果固守过时的理念、过去的战法、过期的训法,用上一场战争的经验指导下一场战争,必然要吃大亏。因此,练兵备战必须坚决扔掉图轻松、求安全等“种种原因”,多些“将来时”的忧患,在求变中应万变。
准备“明天”的战争,视线须先超越“今天”的地平线。眼睛老花看不清,眼睛近视看不远。紧盯“下一场战争”,必须强化前瞻思维、战场思维,把握作战设计的内在逻辑,在求新上下功夫;强化训练内容的向前逻辑,在求变上下功夫;用好因敌而练的底层逻辑,在求实上下功夫。让训练内容与未来战争对表,让训练环节与未来战场对接,这样的军队,才是“能打赢下一场战争的军队”,这样的训练,才是“真正有意义的有效训练”。
当然,注重盯紧明天敌人的样子抓训练,并不是说对以前的老经验不加分析完全放弃,更不是对基础训练等不予重视。好经验都是有发展性的。温故求新、有守有弃,善于借鉴又不丢自我,眼睛向前又脚踏实地,这样就会“多学孙猴子那样的七十二变化,敢于各种领先,让敌人也来多适应我们,我们这样训练了,就能永远打胜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