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为珠峰测高的人们》:他们像珠峰一样让人仰望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钟法权 责任编辑:益西拉姆
2024-04-13 07:59:16

他们像珠峰一样让人仰望

■钟法权

每一位作家都有自己的创作土壤,都有属于自己的创作天空。《为珠峰测高的人们》(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是我从2020年年初开始创作的。刚开始我并没有太多感触,没想到,随着采访的深入,在与三测珠峰的郁期青、两测珠峰的任秀波等测绘工作者深入交流之后,就产生了要为这个英雄群体写作的冲动。于是,我满怀激情,仔细查阅资料,反复斟酌字句,完成了本次创作。

是什么让我对他们心怀敬仰?是什么让我激情满怀?除了对高不可攀的珠穆朗玛峰的仰望,除了被测绘工作者们不怕困苦、勇于挑战的大无畏精神所感动,还因为我对高原缺氧的深切体会,对高原特殊环境中生活的感同身受。我想,只有到过海拔4000米以上高原的人,才知道缺氧对人的身体影响有多大。

我对高原的深度了解,要归于10年前一次难忘的高原之行。那是2014年10月,我去了唐古拉山南侧安多县城的一个兵站,采访那里的官兵。安多隶属于西藏自治区那曲市,地处西藏北部,是西藏地区的北大门。安多虽是一个县,但街道的规模与内地的一个大集镇差不了多少。可在海拔4000多米、高寒缺氧、人口稀少的高原,安多却像明珠一样闪亮。

10月的安多,气候寒冷,常刮五六级大风。有风的夜晚,缺氧的感觉更加明显。当天抵达安多的时候,同行的几位作家或多或少都有了高原反应,我也不例外——心慌、头疼,后脑勺像扎了针一般。在安多夜宿的那一晚,是我至今难忘的经历。

由于高原反应严重,无法专注读书,更无法连贯性地思考问题,我干脆早早钻进被窝睡觉。鼻子下还挂着氧气管,这让我感到些许不适。房间里,时钟滴答地走着。不到12时,我刚刚进入梦乡,氧气管突然停止了供氧——氧气瓶没氧气了。我心想,离天亮也就6个多小时,挺一挺就熬过去了。可没过多长时间,我便觉得胸闷气短、恶心、头疼剧烈,一次次无力地爬起来到卫生间呕吐。在挣扎之中,我时不时地看向时钟,恨不得秒针变成时针,转半圈6个小时就过去了。我急切地盼望着黎明曙光的到来,好让我赶紧逃离这个让人万般难受、痛苦难耐的地方。

在创作《为珠峰测高的人们》的过程中,每当我想起测绘工作者们在极寒、缺氧的恶劣条件下,负重攀测珠峰、夜宿冰雪之上时,崇敬之情便油然而生。三测珠峰的郁期青,最后一次攀测珠峰时因感冒引发并发症,病情越来越严重。在长达几个月的救治时间里,他始终以坚韧的毅力与病魔斗争。任秀波是陕西横山人,外表并不壮实,但他从毕业后被分配到国测一大队开始,一次次征战青藏高原,两次参加珠峰测高。在海拔7500米的暴风雪中,他冒着被冻伤的风险,脱掉防寒手套,完成重力测量任务。

在测量珠峰的路上,海拔6500米的前进营地,因位置特殊、环境恶劣,被登山队员们称为魔鬼营地。然而,任秀波却以顽强的意志在那里整整留守了40多天。当他轻描淡写地说出这段经历时,我震惊得张大了嘴巴。联想几年前的“安多之夜”,面对缺氧的痛苦,我真切感受到了什么叫度日如年,而任秀波竟然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待了40多天。他和我们大家一样是凡人肉身,他之所以能坚持下来,除了坚强的意志,更重要的是,他心中有着对理想的崇高追求。

我之所以把几年前夜宿安多的痛苦经历写出来,就是想以自己的亲身体验告诉人们,国测一大队的队员们用双脚丈量祖国大地的艰辛付出,为珠穆朗玛峰测量“身高”的伟大壮举,可不是喊几句响亮的口号就能实现的,而是要有敢于挑战极限、勇攀高峰的豪情壮志,要有“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远大抱负。有如此的决心和追求,才能完成从平凡人到英雄的转变。在我心中,一代代攀测珠峰的队员们,个个都是英雄好汉,值得尊敬和学习。

《为珠峰测高的人们》一书还有一个鲜明的特色,那就是穿插在书中的50多张珍贵照片。这些照片来自第一现场,记录了珠峰测量过程中的真实面貌,具有本真之美和生态之美,给人以视觉冲击,与文字形成相得益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