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舍身炸敌堡的战斗英雄王忠殿

来源:中华英烈网 责任编辑:赵镭饷
2022-10-30 15:11:36

王忠殿,1944年6月23日出生于河南省焦作市白作乡东塔掌村。因为自幼家中贫困,王忠殿的成长岁月里充满着心酸。父亲每天累死累活去地主家做活,却只能换得微薄的收入,后来去到煤场做工,又受着煤矿主各种压迫,干活慢了还会挨打。哥哥还不到10岁就去给地主喂马放羊,不料其中一匹马因病而死后,地主竟蛮不讲理,漫天要价让他们家赔偿,还声称若是拿不出赔偿,就要了他哥哥的命。明明父母亲已经答应,一定会凑钱赔偿,可那地主还是将他年幼的哥哥折磨致死。这样的打击让王忠殿在本应该无忧无虑的小小年纪,开始对“仇恨”有了清楚的认识。

后来,解放军挥师太行,吹响了解放号角,河南焦作也迎来了崭新的生活。虽然那时候的王忠殿还不懂什么叫“解放”,可他能听懂父母口中那些类似“好日子快来了”的话,因为父母亲在说这些话时,脸上是他从未见过的笑容。

1952年,其所在的白作乡东塔掌村办起了初小,8岁的王忠殿也终于可以背上书包上学堂。他记得小时候哥哥同他说过“不想喂马放羊,想读书”的愿望,所以,他便带着已故哥哥的那份希望,在学校里十分刻苦。尽管家里距离学校相隔着5里多,途中还得爬坡越沟,可他从来没有迟到过,每天都是天不亮就起床,然后最早一个去到学校。

有一天放学回家后,王忠殿一如既往地坐到灶前烧火,帮着妈妈做饭。结果,因一边烧火一边看书,火直接烧到了鞋子尖。母亲看见后立马扑灭了火,然后着急地问他有没有烧到脚。可不承想,王忠殿却不慌不忙地回了一句:“妈妈,我长大要当一名英雄,向黄继光叔叔学习。”原来,他当时在看的正是连环画《黄继光的故事》。看着儿子一脸认真的模样,母亲欣慰地对着他点了点头。当时她万万没想到,儿子将来真的会当英雄,还当了“黄继光式英雄”。

1958年,14岁的王忠殿考入了焦作四中。上学期间,他就有远大理想,品德高尚,助人为乐;在学习上刻苦认真,成绩突出;在生活上艰苦朴素,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多次被评为“五好学生”。

那年,他所在的学校师生支援国家工业建设,步行八九里上山背矿石。王忠殿刚刚14岁,身单力薄,但干起活来却一人顶俩。别人每天背一趟矿石,他却坚持背两趟。为了多运些矿石,他和同学们又找来一辆大滚轮车拉。有人说:“忠殿,你们年龄太小拉不动。”可王忠殿不服气地说:“蚂蚁还能搬座山,我们怎么能拉不动车?”看到王忠殿汗流浃背的小小身影却显现出来刚毅的性格,长辈们都不由得发自内心称赞道:“这孩子将来有出息!”

王忠殿在脚踏实地、默默无闻为国家奉献的同时,想得更多的是怎样走好自己人生的道路,实现人生的价值。他在自己的日记本中工工整整地抄录着保尔·柯察金的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是应当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段闪烁着崇高理想的光芒、洋溢着革命豪情的语句,成为他的座右铭。在日记中,他又写道:“松树不畏风霜寒冷,具有顽强的生命,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象征着共产主义风格。”王忠殿崇拜英雄,羡慕英雄,把努力当一名英雄作为自己的奋斗方向。

1961年,17岁的王忠殿从焦作四中毕业。这年,新疆军区某部来焦作征兵,王忠殿积极报名应征。谁知,经过体检,他的身高、体重均不合格。但他仍不死心,心中想:黄继光、董存瑞当兵就凭自己的坚决性儿,我怎么不行!因此,他找到接兵部队的李连长,死磨硬缠,坚决要求参军。王忠殿忠心报国的思想和执着的倔强劲,让李连长打心眼里喜欢,但考虑到他家缺少劳动力,所以一时没有表态。王忠殿看出了李连长这一点,更不愿放过这个机会。

1961年7月30日,新兵集中了。在李连长的住所,王忠殿急中生智地搬来了父亲、姐姐和武装部的齐部长,大家都恳求李连长说:“去年,忠殿没验上,急得掉下了眼泪,几天没吃好饭。今年,你们无论如何也要收下他。”王忠殿的父亲接着说:“要说劳动的话,我还敢跟小伙子比哩!”武装部齐部长也一再做工作。最后,接兵部队批准王忠殿入伍。

来到新疆军区某部九连后,连指导员给新战士讲的第一节政治课,是人民解放军的宗旨:紧紧地和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指导员说,在这个宗旨下面,这个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向敌人屈服。不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场合,只要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要继续战斗下去。王忠殿听了以后,进一步认识到人民解放军之所以有力量,是因为所有参加这支军队的人,都具有自觉的纪律、勇于献身的精神。刚到部队那几天,他总是辗转反侧,难以入睡,总想着部队领导讲的话,许许多多的英雄的形象又浮现在他的眼前。他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做黄继光、董存瑞那样的人,听共产党的话,做一名人民的好儿子。在部队紧张军训的空闲时,王忠殿找来了董存瑞、黄继光的画像,贴在自己日记本上的第一页,并在画像下面端正地写着:“学英雄思想,走英雄道路,像英雄那样生活,像英雄那样战斗。”

为了实现自己的诺言,王忠殿恨不得一下子把保卫祖国的本领学到手。他苦学苦练,汗水不知流了多少,膝盖手肘磨破了,仍然咬牙忍着疼痛坚持训练。为了给自己增加训练难度,他早起晚睡,在枪尖上挂个沙袋练瞄准,还经常在晚上一个人趴到野外,用左手托起三块土坯练臂力,一动不动地练习托枪瞄准基本功,一练就是大半夜。由于他吃苦耐劳、勤学苦练,不到一年就获得了“特等射手”称号。而且,他样样工作都走在前面,深受连队首长和战友们的好评,被部队评为“五好战士”。

1962年,王忠殿所在部队接到上级命令,开上喀喇昆仑山,担负起保卫边疆的神圣任务。自卫反击战斗打响后,王忠殿发扬一往无前、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英勇杀敌,荣立三等功,在火线上被批准加入共青团。

11月15日,王忠殿所在部队由西线开往中线。17日晚,到达西藏日土后,九连领受了反击敌军某据点的任务。是夜,伸手不见五指,九连指战员背着武器弹药,冒着零下45摄氏度的严寒,攀登海拔5200米的高山。山上狂风漫卷多年积雪,飞沙走石,更增加了行军的困难。在行军路上,王忠殿不知摔了多少跤,但他和战友们不顾乱石碰伤腿脚,不顾汗水湿透衣服,硬是凭着过硬的身体素质和勇往直前的必胜信念,经过7个小时的跋涉,终于越过高山,穿插至敌军某据点背后。

11月18日,反击战斗开始。王忠殿所在的一排担任主攻,战友们一直往前冲,王忠殿更是在枪林弹雨中连续两次顺利完成爆破任务。但他的下嘴唇却因此受了伤,鲜血一滴滴洒在胸前。战友杨志成见状准备给他包扎,王忠殿拒绝道:“不行,包住嘴就没法对敌人喊话,我还要活捉几个俘虏哩!”

这时,上级命令九连一排立刻出发支援八连。原来,八连在向一个马鞍形高地发起冲击时,突然受到敌军暗堡火力的阻击压制,全连暴露在一片开阔地上,前进不能,后退不得,情况危急。九连一排立即向敌军侧后插去,经过三次运动,在离敌军暗堡20多米远的一道棱坎下卧倒隐蔽起来。这个暗堡有20多米长,密集的子弹朝外疯狂射击着,我军战士两次冲上去爆破都未得手。王忠殿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对排长坚定地说:“排长,我上!”在得到排长同意后,他从战友手中拿过一根爆破筒,跃出棱坎,和战友杨志成一起敌军火力点匍匐过去。

敌军暗堡中射出的子弹,一排排打在前进路上,噗哧噗哧直冒青烟。王忠殿端着爆破筒,杨志成抱着炸药包,在战友们的火力掩护下,一会儿跃起、一会儿卧倒,一直冲到了暗堡跟前。怒视着敌军暗堡中射出的火网,王忠殿转身对战友杨志成说:“你从侧面上。”把生的希望留给了战友。杨志成激动地凝视着王忠殿,想说什么,但没有说出来。这样英勇无畏的战友,这样充满必胜的信心,让他感到一切好像都装在王忠殿的胸中。他看了王忠殿一眼,点点头说:“好。”

就在这一刹那,王忠殿一个箭步,纵身冲进那子弹纷飞的火网,从正面向敌军火力点冲去,双手把爆破筒插进暗堡射击孔下方麻袋的缝隙里。可是,还没等拉火,爆破筒却被敌军推出来了。王忠殿又使劲推了进去,刚要拉火,爆破筒再次被推出来。他咬牙切齿,怒不可遏,第三次把爆破筒推进暗堡,边拉火,边站起来用身体死死地顶着爆破筒。导火索吱吱作响,王忠殿俨然一尊岿然不动的金刚雕塑。杨志成喊他下来,他动也不动,坚持再坚持。排长着急地高喊:“王忠殿!王忠殿!赶快下来!赶快下来!”可是,王忠殿全然不顾,用尽全身力气顶住爆破筒。

随着撼天动地的一声“轰隆”巨响,敌军疯狂喷吐的火舌黯然熄灭,死命吼叫的机枪哑然失声。而英雄的身躯也在刹那间被抛出去三四米远……就这样,王忠殿用自己的生命之躯,为战斗胜利开辟了道路,我军历史上又多了一位舍身炸敌堡的英雄。

“冲啊,为王忠殿报仇!”敌堡被炸开后,所有战士以满腔怒火发出了撼天震地的吼声,朝着敌军阵地冲去,最终消灭了据点里的所有敌人,为部队扫清了前进障碍,也给王忠殿和其他受伤牺牲的战友们报了仇。

战后,根据王忠殿的英雄事迹和生前志愿,新疆军区某部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追记一等功。1963年3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授予王忠殿“战斗英雄”称号,他的英勇事迹传遍全军。王忠殿烈士的遗体被安葬在喀喇昆仑山下的叶城烈士陵园,在家乡河南焦作建有他的专属纪念馆,“焦作黄继光”的故事也在那个小小村庄里传颂了一代又一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