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黄骅:忠勇热血代代传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邢婷 任瑞铭 责任编辑:赵镭饷
2025-08-23 13:13:01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黄骅:忠勇热血代代传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邢婷 实习生 任瑞铭

这是一次跨越七十多年的骨肉相逢。眼前是通向爷爷黄骅烈士墓地的一百余级台阶,每踏上一级,距离不断缩短,黄俊友的心情愈发沉重。这一刻终于到来,在爷爷墓前,他手捧父亲黄自威的遗照,泣不成声。在烽火岁月中离散的骨肉至亲以另一种方式终得团圆。

这一幕发生在2019年。八一建军节后,刚在湖北阳新认祖归宗的黄俊友马不停蹄赶往济南革命烈士陵园,祭拜未曾谋面的爷爷黄骅。“在我心目中,爷爷是一名对党忠诚、一心为民、不怕牺牲、心怀大爱的共产党员。”提到爷爷,黄俊友热泪盈眶。

黄骅,原名黄金山,1911年生于湖北省阳新县木石港区凤凰乡良上村。他是家中幼子,生活重担压垮了父亲,大哥死于血吸虫病,母亲不久后离世。黄骅由嫂子抚养,七八岁便到地主家当放牛娃。

1925年秋,江西木匠吴师傅收黄金山为徒,带他走村串巷。黄金山目睹贪官污吏横行、豪绅地主压榨,心中埋下革命种子。15岁时,黄金山找到区党部负责人柯松涛要求参加革命,随后组织成立儿童团并任团长,站岗放哨、破除迷信,工作出色。

汪精卫叛变革命后,中共阳新县委遭受重创。1928年5月,中共湖北省委派特派员重建县委,黄金山秘密加入赤卫队。在“打倒土豪劣绅”等口号鼓舞下,农民运动高涨。因立场坚定、工作积极负责,1929年春,黄金山加入中国共产党。

革命浪潮席卷鄂东南,“参加红军去”成为劳苦大众的心声。黄金山光脚跑到木石港,坚决要求参加红军,开始了南征北战的戎马生涯。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黄金山在奔赴抗日前线前,改名黄骅,立志做一匹“革命的骏马”。期间,他先后任晋西南游击支队队长、晋西南边区党委军事部长兼115师晋西独立支队副支队长,为创建晋西南抗日根据地作出重要贡献。

1939年底,黄骅敏锐察觉国民党阴谋,果断命令部队备战。次日敌人进攻,因其未雨绸缪和指挥得当,进攻被粉碎。

1940年4月,黄骅任鲁西军区副司令员兼三分区司令员,后调任冀鲁边军区副司令员。在敌强我弱的冀鲁边区,他率领部队克服困难,身先士卒。1942年秋,黄骅率部在宁津张大庄被敌包围。突围时,机枪突发故障。危急关头,黄骅不顾安危跳入“抗日沟”,拔枪射击并大喊:“机枪快撤,我掩护!”部队最终安全转移。

黄骅还是一位善于“化敌为友”的能手。为争取渤海湾海盗陈志芳抗日,他毅然只身乘船前往海岛。他的真诚感动了陈志芳,对方当即加入八路军,为抗日做了有益工作。

但混进革命队伍、窃据军区司令员职位的邢仁甫正策划谋杀干部、投敌叛变。1943年6月30日,黄骅赶往大赵村参加重要军事会议。当晚,邢仁甫指使手枪队长冯冠魁骗过警卫,窜入会场杀害了黄骅。当时32岁的黄骅小女儿尚不满周岁。

为纪念黄骅,1945年新海县更名为黄骅县。1953年,烈士遗骸迁至济南英雄山烈士陵园。2014年8月,黄骅被列入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为革命,黄骅将两个孩子寄养他乡。他将不满两岁半的儿子黄自威托付平乡地下交通员张素兰,后转交其兄张文起抚养,改名张书振(黄自威)。

黄自威曾清晰记得五六岁时,一名穿长衫、戴礼帽的神秘人物来到南董庄,在孩童中认出他,抱之落泪,塞了几块糖后离去。他一生追问“我是谁?我的老家在哪儿?”但养母只告知“父母都是八路军”。他跑遍周边寻亲未果,抱憾离世。

“帮着父亲找老家”成为贯穿黄俊友半生的任务。他家中挂满地图,反复拼凑线索。从河北平乡到湖北阳新再到山东济南,这条路整整走了76年,接力两代人。

烈士事迹感召着后人。济南革命烈士陵园团支部书记邵和谦多次见证黄家祭扫:“战火纷飞年代,黄骅烈士舍小家为国家的坚定信仰与无私奉献,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血脉里流淌的红色基因从未断绝。黄自威18岁当选村大队长,曾赴京支援建设;黄俊友在部队参与引滦入津工程,立功入党。

如今,宣传红色文化成为黄俊友的“专职工作”。秉承“守住红色文化,守住红色基因,守住红色江山”的信念,从2019年开始,他每年在不同场合宣讲黄骅烈士事迹上百次,希望在青少年心中刻下红色印记,“为国家多作贡献,做一个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