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军士人才培养转型升级
■李火伟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军事革命迅猛发展,战争制胜机理和作战样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对作战人员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军士是部队建设和未来战争的重要力量,院校在对其教育培养时应紧盯科技之变、战争之变、对手之变,顺应实践发展新要求,充分释放教育资源效能,着力推动军士人才培养转型升级。
在坚持以战领教中夯实学科专业建设。学科专业是人才培养基本依托。军士教育要紧贴时代发展、紧跟任务需求、紧盯生源结构,坚持以打赢未来智能化战争为牵引,以新域新质力量发展为重点,建设与办学定位相契合的优势学科专业。要遵循适用、够用、管用原则,聚焦备战打仗需求,牵引教学内容设计、修订课程教学计划,不断创新丰富教学内容。要学习借鉴地方高校先进经验做法,建设纸质教材与数字化资源有效融合的网络化、可视化、智能化新形态教材。要加强模拟训练器材建设统筹管理,把虚拟现实、分布式仿真等技术运用于教学训练,体系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资源建设。
在坚持守正创新中深化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模式改革是推动军士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要积极推行适应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信息网络时代要求的教学方法,加速构建“网络+教育”“智能+学习”“大数据+管理”教育教学新形态,强化数字赋能,基于智慧教学平台促进教学深度互动。要强化“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观念,理论课注重开展问题式、研讨式、启发式等研究性教学,实践课注重开展任务式、项目式、情景式等互动性教学,加快军士作战素养和关键能力生成。要深化院校部队联教联训模式,建立健全学员部队实习跟踪反馈机制,将院校育人实践与部队一线实践结合起来,充分释放育人效能。
在坚持开门办学中加强教员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应引导院校教员真正了解部队需求,自觉研究现代战争特点规律,加强对军士人才培养现状与需求调研,既要掌握专业技能及战法训法应用,又要钻研学科专业知识前沿动态,还要针对军士特点研究有针对性的教法训法,围绕培养军士岗位任职能力生成教学组训。应采取集体审课、岗位练兵、专题培训等多种形式,积极为青年骨干教员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应优化完善团队建设、集体备课、教学督导、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等指导帮带机制,通过精准帮带、一线磨炼、竞赛锻炼,推进新教员加速成长。
在坚持为战育人中强化人才培养质量。教学质量是衡量院校办学育人水平的硬标准。要广泛开展比武竞赛活动,组织参加军内外学科竞赛,突出军士综合素质培养。要严格落实党委议教议训等基本制度,加强对教学准备、实施和保障的有效监督管理。要强化以专家组督导为中心的教学质量监督力度,健全问题反馈、回应、整改、跟踪问效等教学督导机制,确保一线教学问题及时有效解决。要建成军士培养长期跟踪调查数据库,全程跟踪了解毕业学员发展状况,确保毕业学员跟踪调查规范化、常态化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