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军人家庭丨岁月勋章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丁明琰 责任编辑:王一亘
2025-07-27 07:03:44

岁月勋章

■丁明琰

茅文宽绘

时光像个魔术师,把当年襁褓中的婴儿,打造成一名军营男子汉。我身为一个母亲,对此深感欣慰。

“长大后,我要给妈妈买闪光的裙子!”这是儿子小时候对我说过的话。年幼的他一本正经地说出这句话,让我非常开心。我想,他所说的“闪光的裙子”一定很美丽。

部队家属院的孩子们,对军营生活从小耳濡目染。《团结就是力量》是儿子学会的第一首歌。他的发音奶声奶气,表情庄重认真,气势雄赳赳气昂昂,如同一名行进中的英武战士。那时,营区和家属院连在一起,孩子们玩耍的场地很宽敞。他们有的骑自行车,有的踩滑板,一个个呼朋引伴,热闹不已。

有一天晚上,儿子疯玩回来,摸着胳膊唏嘘着:“旭航的拳头,打在身上真疼啊!”我一问才知,他的两个好朋友打架,儿子为了拉架,挡在他们中间,结果拳头不小心落在了他的身上。这份稚气的“哥们义气”,真是可爱又有趣。

电视剧《亮剑》热播的时候,儿子已经上小学了。他迷上了李云龙,放学后就和同伴们操练,模仿电视剧里官兵的样子,挺起胸脯扯着嗓子整队、报告,还在家属院的空地“打仗”。连廊里、假山后、松林间,到处都是小家伙们冲锋的身影。儿子在家时,还常常拿着架子鼓的鼓棒,煞有介事地在地图上比划着,研究“进攻”路线。房间里经常传出他抑扬顿挫的“战略布局”声。他在那张地图上,用铅笔标记了一条条纵横交错的作战路线,记录着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故事”。

当时,部队出差任务很多,留守的家属们互帮互助,孩子们也结下深厚友谊。有一年,孩子爸爸出差了,我独自在家准备儿子的生日餐,等待他的好朋友们一起来吃饭。伴着楼道里嘈杂的脚步声和咚咚的敲门声,我打开门真是惊着了:“这是来了一个排?”孩子们喊着“阿姨好”,鱼贯而入。餐桌根本坐不下,我只好让这个“队伍”围着餐桌转着圈吃。孩子们欢呼着,大快朵颐。我想,这份热闹,也许是这群生活在家属院里的孩子们独有的吧。

“天很蓝,今天的能见度很高!”每到丈夫归期将至,儿子清晨第一件事,就是扒开窗帘伸着脑袋看天气。他知道,爸爸的飞机都是大晴天回来的。儿子总喜欢把小手覆在爸爸宽厚的手上,数他指节间的老茧。那是属于飞行员的勋章,也蕴藏着浓浓的父爱。他爸爸只要轻轻一托,就可以把他举到肩头。坐在爸爸肩头的他,感到很幸福。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十几年过去了,当年的那些孩子们,也随父母去了祖国各地。我家也早已搬离了那个营院。前几天,儿子在微信上告诉我,单位有个儿时伙伴与他重逢,说在我家吃过生日餐。根据儿子描述的“线索”,我在家翻腾相册,果然找到了那个孩子。小家伙当年高高瘦瘦,八九岁的样子。真是他乡遇故知,跨越十几年,他们还成了战友。这让我和儿子激动不已。

这十几年在岁月的长河里微不足道,但对于我们这个家庭来说,又是沉甸甸的。孩子爸爸在一次飞行训练中离开了我们,生命永远定格在42岁。那年,儿子未满13岁。

从那以后,我不愿再过生日。每年儿子的生日,我总想起他出生那天的情景。那天上午,出差回来的丈夫送我去医院产检,然后去取他的生日蛋糕(因为我爱吃蛋糕)。蛋糕取回来了,儿子也迫不及待地顺利降生,比预产期提前一周。父子俩的生日,居然成了同一天。每当我想起这些,不觉间嘴角就扬起微笑,蓦然回到现实,又是浓浓的失落感……

欣慰的是,儿子一直很努力。他上军校后,我每年都会收到学校寄来的喜报。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在武汉举行的那年,儿子光荣当选为升旗手。每天在训练场上重复上千次升旗动作,汗水浸透军装,手掌被磨得通红,他仍一丝不苟地校准每个细节。比赛结束后,当《义勇军进行曲》响起,在全场肃立仰望的寂静里,儿子眼神坚毅,动作行云流水,五星红旗破空而起。那一刻,他不仅完成了使命,更传承着他父亲未竟的荣光……

“妈妈,你把自己照顾好,不用担心我。我比别的孩子多一份历练,不是更好吗?”儿子常常这么安慰我。这些年来,从上学到参加工作,我不知道他默默忍受了多少孤单。我总希望自己能够强大到可以弥补他对父爱的缺失。我们娘俩也常常倾心交流,那些激励彼此的话,几乎可以汇总成一部厚厚的励志书。

有一次,儿子结束封闭训练,回家看我。我打开门就收到一捧美丽的鲜花,还有一个大大的拥抱。灿烂的向日葵被朵朵明媚的康乃馨环绕,还有灵动的满天星点缀其间,着实让我欢喜。我想起儿子小时候许诺给我买“闪光的裙子”。那天的感受就如同穿上“闪光的裙子”般,美丽、幸福……

有人说,当孩子在父母面前报喜不报忧时,孩子就长大了。无论是军校拉练,还是加班加点,儿子很少跟我提及辛苦,反而经常开玩笑逗我开心。前些天,我用破壁机做了青汁。苔藓绿的糊状物让儿子不明所以。他幽幽地说:“妈妈,我不敢喝,怕变成史莱克。”想到动画片《怪物史莱克》的样子,我忍不住发笑。

“唯有在万水千山中走出只等闲的肝胆,方能在时代沙场上写下属于当代军人的风采。”这是儿子读完《为什么是毛泽东》这本书的感悟。我读完这本书后,深有感触,便推荐给他。他的见解,让我感到很欣慰。

前些天,想着儿子的生日快到了,我以为今年又要独自度过这一天了。不承想,他在生日当天提着蛋糕,出现在家门口。“妈,您辛苦了。”儿子微笑着说。那一刻,我的心底暖流涌动。

看着认真切蛋糕的儿子,我的思绪飘出很远。我看到了当年那个在大院里呼朋引伴的孩子,那个为了阻止朋友打架而挨打的“小战士”,看到他被爸爸扛在肩头的样子……如今,他已经成长为一名真正的军人,一名懂得责任与担当的男子汉。

岁月带走了许多,却将坚韧与温情留给了我们。它化作了两枚勋章,一枚别在儿子的肩头,一枚烙在我的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