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指导员的“口袋三味”
■董依翔 解放军报特约通讯员 刘郑伊
新疆军区某团指导员徐浩的口袋里,常常装有一些糖果,还有晒干的小辣椒。
徐浩随身携带这些,最早是为了应付训练场上的突发情况。一次野外拉练,一名新兵突发低血糖,脸色发白、直冒冷汗,补充糖分后,症状才得到缓解。从那以后,徐浩常在口袋备几颗糖,看到谁训练时需要,就递过去一颗。
后来,徐浩利用它们,研究出一套“三味”带兵法。
一次400米障碍训练,徐浩老远看见列兵李名旺摇摇晃晃地蹲下身子,走近后才发现他正在抹眼泪。原来,李名旺该课目连续3次考核成绩垫底。经过多日多次加练,尽管他拼尽全力,进步却很小,心急之下,泪水夺眶而出。
徐浩见状,摸出一颗奶糖,剥开送到李名旺嘴边:“补补能量,一会儿接着练。”
李名旺含着糖,郁闷地说:“指导员,我已经很努力了,可感觉做的都是无用功。”
“这糖甜不甜?”见李名旺点头,徐浩趁热打铁:“这奶糖经过熬煮,才能如此香甜。咱们训练也一样,不经历反复摔打,哪能练出真本事,尝到成长进步的甜头?”
李名旺似有所悟。那之后,他缠着老兵抠动作,坚持主动加练。半个月后的考核中,他的400米障碍课目成绩有了新突破。
新晋军士卢亚鹏军事素质突出,常受表扬,可时间一长,就有些“飘飘然”。一次,班长安排卢亚鹏绘制行车路线图,他随手几笔就画完:“差不多就行,反正这路线走过很多次。”
听闻这件事,徐浩递来一颗柠檬糖,卢亚鹏刚塞进嘴就吐了出来:“指导员,这糖酸得没法吃!”
徐浩顿时笑了。去年参加演习,卢亚鹏因中暑有些“打蔫儿”。为完成任务,他全程就靠口含这种糖提振精神。
“糖是一样的,为啥现在吃不下去?我看,是训练标准在心里打了折扣。你心气越浮,这酸味就越冲!”徐浩继续开导,“在未来战场上,敌人不会管你本事有多大,但凡出现一个失误,付出的代价就不是‘酸倒牙’这么简单,而是流血牺牲!”
卢亚鹏红着脸低下了头。下午训练时,卢亚鹏拿着尺子,仔细核对标注路线图,班长在一旁竖起大拇指。
徐浩的口袋里,并不只有糖果。
入伍12年的老兵韦应鹏此前有些懈怠:“马上就要退伍,没必要再拼。”
一天,他借口擦拭设备,猫在通信机房“躲清闲”。徐浩进来时,正见他打着哈欠。“老班长,敢不敢尝尝这个?”徐浩使出“激将法”,拿出一根干辣椒,“刚见你眼皮打架,来提提神。”
韦应鹏接过干辣椒,不以为意地咬了一小口,却被辣得直咂嘴。
“你所在班曾荣立集体三等功,这荣誉还是你带头争得的,”徐浩回忆起往事,“当年安装边防监控系统,你带领几名骨干3天没合眼,那干劲可比这辣味猛多了。”
响鼓无需重槌。当天晚上,韦应鹏翻出很久未用的笔记本,开始撰写通信设备维护心得。之后每天训练,他总带着年轻战士,进行手把手教学:“离队前,我要把自己的经验全部传授给战友。”
“口袋三味”蕴含大智慧。在韦应鹏等人的带动下,连队官兵精武强能的氛围越来越浓厚。兄弟单位的主官找他取经,徐浩分享道:“身在军营,每个人都要经历酸甜苦辣,我只不过是把这些滋味变得更加具体可感了,让官兵们从中品出不一样的道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