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跃在战斗前线
■八路军总部炮兵宣传队 桑 夫
演出活动只是我们宣传队工作的一部分。深入连队辅导文娱活动也是很重要的任务。我们和战士们一起行军,教他们唱歌,出板报,有时还要去做扩军工作,并完成征集军粮等战勤任务。部队有时分散去担任战斗任务,宣传队都派人随队前去参加战斗。我们对敌喊话,抢救伤员,运送炮弹,分配什么干什么,始终活跃在战斗的前线。
为了征集军粮军草,我们常常披星戴月,翻山越岭,陪着送粮的老乡赶着毛驴长途跋涉。碰上爱说唱的老乡,还会给你唱上几段山西梆子,碰上年青的小伙子,我们就教他唱新的歌曲。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为了民族的解放,乡亲们付出了他们能够付出的一切,根据地的亲人劳苦功高!
参加百团大战的同志们刚刚回来,还没来得及休息,敌人的大“扫荡”又开始了,这就是更残酷的“十月扫荡”。记得在西井演出尚未结束时,敌人就大举进犯根据地,我们连夜转移,向深山进发。
当我们头天晚上撤离西井镇时,这还是一个古朴而繁荣的村庄。但到战斗结束,我们下山再到西井时,这里却变成了瓦砾一片。乡亲们紧皱着眉头,望着亲人的尸体,无声地流泪。仇恨燃烧在我们的胸膛,仇恨加快了我们前进的步伐!李伟同志的《空室清野》就是目睹这种情况写成的。这支歌曲并没有发表,而是由我们在慰问群众时口头教唱,很快在群众中流传开来。
漳河干枯的河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石头。这就是路,唯一的路,前进的路。人们的脚板和牲口的铁掌踏在石头上,发出嗒嗒的响声。天下雨了,好像老天也为之动情,要用她晶莹的泪水,洗刷这人间的不平。雨越下越大,山上山下,一片茫茫。我们和敌人“捉迷藏”,敌人在山下,我们就上山,等敌人上山了,我们早已下了山。
那一晚,左会山上大雨倾盆,大家静坐在山头上,哨兵监视着敌人的动向。在这漆黑的夜晚,坐在风吹雨打的太行山上,人们想什么呢?没有悲观,没有失望,心里只想着要战胜敌人,战胜一切艰难困苦。人们低声议论着:“我们的彭副总司令就在不远的山头上!”有人说:“别看现在这样,等胜利后我还要重回这里看看。”
是的,解放后真的有同志回去了,回去看了看那使人永远难忘的风雪太行山。但是,有的同志则在战斗中长眠于太行山区了。我们的教员陈韵箕同志,就是留在那里一个农场工作,在1942年的一次反“扫荡”作战中牺牲了。
(标题为编者所加,摘编自《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史料选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