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榜落榜,都是再出发
军考,是不少年轻战友军旅之路的关键节点。随着录取通知书到来,许多战友即将奔赴新的征程。无论成功或失利,对参加军考的战友而言,心中都难免泛起波澜。这里,围绕考学结束后战友们容易出现的两种心理,邀请心理咨询师黄煜给出调适应对的方法建议,希望能为大家提供有益参考。
录取后防倦怠——
明晰目标保持进取之心
问:你好,经过半年紧张的备考,我在军考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得知被录取的消息,心里放松了不少,自我感觉有种倦怠感,整个人的状态“紧”不起来。如今,我心中充满对军校生活的憧憬,对当下学习训练的兴趣明显减弱。我知道,以这样的状态,就算进了军校也会落后,心里有些着急。请问我该如何调整自己的状态?
答:战友你好!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你正在经历长期高压备考后出现的“状态垮塌”,这是典型的“目标达成后心理倦怠”现象——当高强度压力突然释放,大脑的“奖励机制”会过度激活,导致行为模式从“自律驱动”转向“放纵补偿”,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但需要及时调整,避免陷入长期懈怠。希望以下建议能帮助到你:
一、建立“目标接力”机制,避免动力断层。将军校生活的抽象憧憬转化为具体任务,例如提前了解课程大纲、制订体能强化计划,用“阶段性小目标”延续行动惯性。
二、重构行为模式。当出现懈怠情绪时,立即启动“微行动”,例如整理书桌或做10个俯卧撑,利用“行动启动效应”激活大脑的自律模式,避免自身陷入“躺平”和“焦虑”的恶性循环。
三、借助环境力量,强化行为约束。与上进心强的战友们组建“自律小组”,约定每日训练打卡、学习分享,利用群体监督效应减少放纵行为。例如在连队学习室设立“自我提升角”,每天选择固定时段与其他战友共同学习。
成功后的心态调整,本质上是“从目标驱动到成长驱动”的认知升级。从心理学上讲,你当下的状态波动恰恰说明前期备考投入的精力很大。及时建立新的目标,可以帮助自己持续成长,当找回奋斗的节奏后,会发现踏实前行的自己只是开了个小差。
落榜后防消沉——
积蓄成长的力量与自信
问:你好!我的两个学习伙伴被军校录取了,我因“一步之差”落榜。回想和他们一起刻苦学习、你追我赶的时光,我打心眼里为他们高兴,但每每想到自己,总感觉表现差、运气差,辜负了父母的期望,也在连队战友面前抬不起头。我最近经常失眠、心烦意乱,希望得到帮助。
答:战友你好,你此刻正处在“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冲突中,父母的期待、自我的高要求对你而言是一种束缚,考试失利引发了愧疚等负面情绪,这是大家面对挫折时正常的心理表现。这里给你几点建议:
一、构建社会支持系统,主动打破“羞耻感”。找最信任的战友聊一聊自己心中的痛点,相信你会获得安慰而非嘲笑。同时,将此刻的心情告知父母、领导,不要掩盖自己的情绪,他们的接纳会减轻你的心理负担。
二、重构自我价值体系。写下3件“自己的成就”,例如自己曾以优异的表现完成某项任务。同时为自己制订新的目标,明白考军校并非唯一的成长路径,个人的价值并非由单一事件定义。
三、适当宣泄情绪。将所有委屈、不甘写入信中,再用碎纸机把信纸粉碎,完成象征性宣泄,也可以通过运动、看电影等方式缓解不良情绪。
一个人的强大,不是永不失败,而是在跌倒后能迅速起身,拍掉尘土继续冲锋。“适应力”是军人的核心竞争力,无论是军校熔炉还是基层岗位,只要不放弃,终会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