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明明已经躲入掩体,为何还被判“阵亡”?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刘益涵 高建辉 责任编辑:王韵
2025-09-12 06:45:03

陆军某旅引导官兵树牢实战意识——

躲入掩体,为何被判“阵亡”

■刘益涵  高建辉

初秋时节,陆军某旅组织开展战场防护考核。硝烟弥漫,某连中士廖苏鹏目光扫过前方,迅速冲向距离自己最近的一处掩体。然而,还没等他喘口气,导调员冰冷的声音已经响起——“敌”炮火覆盖,该掩体内人员“阵亡”。

明明已经躲入掩体,为何还被判“阵亡”?原来,此次考核中,该旅在“防火力打击”环节进行了特殊设计:场地内设置多处工事,参考官兵必须依据敌情自主选择符合防护要求的掩体进行隐蔽。廖苏鹏看似动作迅速,但隐蔽前没有认真判别,选择的掩体结构存在缺陷,厚度远未达到抵御炮弹碎片与冲击波的最低标准。

“我当时没注意,光想着快点隐蔽……”事后,廖苏鹏十分懊恼,班长邬航西则眉头紧锁:廖苏鹏的情况并非个例,更不是“一时不察”。考核中,不少战士盲目追求速度,却忽略了在战场上关乎生死的掩体防护效能。复盘会上,连长的话如同重锤敲在每个人心上:“现代战场,一发精确制导炸弹就能让一个徒有其表的掩体灰飞烟灭。选择掩体不能只图方便,掩体构筑更不能只看尺寸大小、深浅,只有对标实战,才能真正提升打赢能力。”

这件事情让该旅党委意识到,平时的掩体构筑训练存在不足:过度强调外观好看,抗毁效能评估标准不够明晰;考评细则只考虑构筑完成,不注重掩体加固防护……

“必须立即纠治训练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和脱离实战的‘考场思维’。”该旅对照新大纲要求和实战标准,展开整顿整改,引导官兵树牢实战意识、立起打仗标尺。他们一方面对掩体构筑课目的训练流程、考核标准进行调整完善,将“是否符合作战实际、是否利于战场生存”作为衡量训练成效的硬杠杠;另一方面,加大战场防护训练力度,对隐蔽伪装、工事构筑、侦察反制等进行实战背景下的检验评估,摒弃“花架子”和“表面文章”,让官兵把心思和精力真正用在研战、谋战、练战上。

一段时间后,再次走上考核场,某连官兵准确评估掩体位置结构以及面临的威胁,迅速选择适合隐蔽的坚固掩体藏身,在模拟火力覆盖下,全员通过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