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海军某大队“海上英雄艇”弘扬优良传统锤炼过硬作风纪事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林 彬 钱晓虎 责任编辑:王韵
2025-09-18 06:22:56

传承六十年的胜战密码

——海军某大队“海上英雄艇”弘扬优良传统锤炼过硬作风纪事

■林  彬  解放军报记者  钱晓虎

仲秋的南海某军港,浪涛拍打着堤岸,与舰艇机舱的轰鸣交织成一曲紧张的交响乐。“海上英雄艇”的机舱里,多名艇员蒙着双眼,指尖在密布的仪表、阀门间精准游走,脚步沉稳如踏平地。轮机兵刘天豪的操作如行云流水,当“主机启动成功!44.41秒!”的判定声响起,他扯下眼罩,眼里的光比仪表盘更亮——这组刷新个人纪录的成绩背后,是一场延续了60年的“拼劲”。

“70%的损管失败案例发生在低能见度环境下。”副艇长翻动着训练日志,上面记录着一茬茬官兵的执着,“这不仅是简单的技能训练,更是对‘夜老虎’精神的传承。”60年前,正是靠着在暗夜中把准战机、在绝境中攥紧胜算的本领,该艇在某次战斗中写下了人民海军的辉煌一页。

英雄的血脉从不是陈列室的记忆,而是奔涌在岁月里的江河。60年来,“敢战善战、勇猛顽强”的本色,化作蒙眼训练时的肌肉记忆、灶台边磨得发亮的背包带、手掌上与装备“对话”的创口贴,在一代代官兵的生命里传承。

舰艇厨房的灶台上,那条浸满油渍的背包带总在风浪中绷得笔直。兼职炊事员韩立文扎着马步翻大勺时,背包带勒进肩头的力道,与60年前前辈们的体验别无二致。“艇晃得像筛子,饭不能断,劲不能松。”前辈们用背包带把自己拴在战位上的智慧和意志,早已超越了保障本身——这是“哪怕只剩一人,也要守住阵地”的信念具象。

枪帆兵范无忌手掌上的创口贴,曾让麦贤得老英雄久久凝视。去年比武夺冠时,那些与炮闩滚轮反复“较劲”留下的伤口,还贴着创口贴。为了压缩操作时间,他和战友把课余时间全泡在战位上,指尖被金属磨得血肉模糊,就贴上创口贴再练。“麦老说,当年他摸主机,闭着眼都知道哪颗螺丝该拧几圈。”范无忌读懂了,前辈的“夜老虎”本领,从来不是天生的神通,而是“把装备摸透、把本领练精”的较真。当他在比武中刷新纪录,那些创口贴早已不是伤痛的印记,而是与英雄精神对话的“军功章”。

对“海上英雄艇”的第7任艇长祝磊来说,担起艇长责任那天,史馆里那面写着“海上英雄艇”的战旗,比任何命令都沉重。“英雄艇的艇长,首先得是传承的哨兵。”他到任后的第一件事,是在麦贤得老英雄的战斗事迹展柜前站了很久——前辈们在艇小火力弱的劣势下创造奇迹,靠的从来不是侥幸,而是“向难而行、向战而生”的血性。

两年前,祝磊率艇挺进某海域执行任务。一次导弹发射前,发电机突发故障,90多摄氏度的冷却水在管道里沸腾。打开排气阀,蒸汽会瞬间灼伤皮肉;不打开,全艇断电将错失战机。祝磊与二级军士长朱剑锋抓起抹布按住阀门的瞬间,仿佛看到了麦贤得在血泊中摸索主机的模样。灼伤的疼痛钻心,但他们拧动阀门的手却没有丝毫迟疑——数分钟后,导弹呼啸升空,手臂上泛血的水泡,成了新时代“夜老虎”最鲜亮的勋章。

如今,“海上英雄艇”的舱室里,蒙眼训练的秒表仍在跳动,灶台上的背包带越磨越亮,官兵手上的创口贴还在不停更换……60年的坚守,从来不是对过去的简单复制。从麦贤得在暗夜中修复主机,到官兵在风浪中坚守战位,变化的是装备性能、作战环境,不变的是“敢于胜利”的信念底色,是“把每个战位练成钢铁防线”的执着追求。

夕阳为军港镀上金边,“海上英雄艇”的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祝磊站在甲板上,望着年轻艇员们训练的身影,更加深知:所谓传承,就是让英雄的精神成为每个战位的“操作系统”,让60年前的胜战密码,在新时代的浪涛里,依然能解锁制胜战场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