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退役军人、民兵营副营长祁光林——
“我永远是一名战士”
■高鹤鹏
“注意,东南方向发现可疑人员。”指挥员手指指向林间,10余名民兵迅速奔向附近掩体,持枪据守要点。9月中旬,甘肃省军区组织战训法观摩活动,甘南藏族自治州民兵营副营长祁光林担任指挥员,带领民兵分队完成多个课目的示范。
祁光林是一名退役军人。“当兵是脱胎换骨的过程。”回忆起军营生活,祁光林眼神坚定,举手投足间,军人的烙印依旧清晰。退役后,他始终坚守初心,积极投身公益事业,用一次次义无反顾的逆行,诠释了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祁光林第一时间奔赴灾区。在余震不断的废墟中,他和队友们一次次冲进危房,救出被困群众。一次救援中,他不幸被倒塌的墙体砸中,导致多处骨折,被评定为八级伤残。然而,伤痛并未击垮他,反而让他的信念更加坚定。在抗震一线,他火线入党,面对党旗庄严承诺:“只要人民需要,我随时准备牺牲一切。”
2010年,甘肃舟曲发生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祁光林再度请缨出征,在齐腰深的淤泥中,连续奋战数日,转移数十名被困群众,他因此荣获“全国见义勇为英雄”称号。
“我的成长进步离不开组织的关心爱护,我最大愿望就是用实际行动回报组织、回报社会。”这是祁光林常说的一句话,也是他躬身践行的诺言。加入民兵队伍后,他时刻牢记使命担当,多次带领队伍冲锋在抢险救灾一线。20年来,他执行急难险重任务20余次,获得县级以上表彰10余次。
“哪里有危险,就出现在哪里。”2023年12月18日,甘肃积石山发生6.2级地震。灾情就是命令。祁光林迅速集结民兵,仅用4小时就抵达震中。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严寒中,他和队员们昼夜不停抢修基础设施,保障灾区群众生活需求。他还拿出积蓄购买维修材料,修复受损管道。他的无私付出,赢得当地政府和群众的高度赞誉。
2025年1月7日,西藏定日发生地震。祁光林再次请战,带领20名志愿者跨越2600公里驰援。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他带领大家拆除危房、搭建帐篷、转运物资。春节期间,他坚守高原,为120多名藏族学生提供“爱心餐”。2025年2月,他被西藏定日县抗震救灾指挥部表彰为“抢险救灾无私奉献志愿者”。
戎装虽脱,本色不改。祁光林用实际行动证明,只要心中有大爱,平凡人也能成就不平凡的事业,正如他常说的:“只要党和人民需要,我永远是一名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