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清风正气歌丨毛毯里的革命情谊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韩培辉 责任编辑:徐占虎
2025-10-10 06:33:00

毛毯里的革命情谊

■韩培辉

毛毯,古代是“草皮编之,贵以裘而御寒”。革命战争年代,毛毯早已超越了物品的属性,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联络的纽带。回望历史,很多战友深情的故事都和一条条毛毯有关。

四平战役纪念馆内,展陈着一条历经多次战火硝烟的毛毯。毛毯的主人是开国上将洪学智。

1946年,洪学智在东北工作期间,战友陶铸担心他受不了严寒天气,就把自己用的一条毛毯送给了他。东北天寒地冻,这条毛毯显得异常珍贵。洪学智与妻子张文始终把它带在身边,但未曾使用。对此,洪学智说:“第一,这是陶铸送给我的珍贵礼物,我舍不得用;第二,我军讲究官兵一致,普通战士没有毛毯盖,我也不能搞特殊。”新中国成立后,洪学智把这条毛毯当成了传家宝,一直放在家中珍藏。直到后来,他的家人把这条毛毯捐赠给四平战役纪念馆。

延安革命纪念馆内,展陈着一条橘黄色的毛毯。它的主人是毛泽东的警卫战士王勇。

毛泽东转战陕北时,有一条质料相对较好的毛毯,是延安利民毛纺厂赠送给他的。毛泽东十分珍惜这条毛毯,白天办公时用它盖着腿御寒,夜间睡觉时铺在褥子上隔潮。

然而,没多久,这条毛毯却盖在了王勇身上。当时王勇没有被子,睡觉时只盖着一块厚帆布。毛泽东看到后,便把自己的毛毯拿出来,要送给王勇。王勇非常感动,但怎么也不肯收,一个劲儿地推辞。毛泽东却态度坚决,王勇最终含着热泪接受了这份珍贵的礼物。

在此后艰苦的战争岁月中,王勇无论转战到哪里,一直把那条毛毯带在身边。1978年,时任湖北省艺术学院副院长王勇,把这条保存完好的毛毯捐赠给了延安革命纪念馆。

在延安凤凰山革命旧址,展陈着一条“数易其手”的毛毯。它见证着董振堂、朱德和周恩来的革命情谊。

1931年12月宁都起义后,时任红五军团副总指挥兼第十三军军长董振堂,将自己的毛毯送给朱德。董振堂真诚地说:“这条毛毯是我用干净的钱买的,可不是发的洋财,如不嫌旧的话就请您一定收下。”朱德感动地接了过来。后来,董振堂在转战西北时壮烈牺牲,让这条毛毯有了特殊的纪念意义。

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后,朱德见周恩来日理万机,经常工作到深夜,就将这条毛毯送给了周恩来,并向他讲述了毛毯的来历。

七七事变后,朱德担任八路军总司令,要从延安出发,奔赴抗日前线。周恩来看到朱德风里来雨里去,携带的衣物非常单薄,就将这条经过邓颖超精心缝补的毛毯回赠给了朱德。朱德带着它纵横疆场,一直用到全国解放。这条珍贵的毛毯,见证了革命先辈之间的深厚友谊。

革命友谊深似海。这种友谊基于伟大的人格力量和清爽的同志关系,基于共同的革命理想和坚定的信仰信念,久经考验、无比牢固。一条条毛毯背后的故事告诉我们:最伟大的力量是同心合力,最不能缺少的是纯洁纯粹纯净的战友关系。只要我们筑牢团结如一的思想基础,肝胆相照、团结协作,就一定能打造出甘苦与共、生死与共的战斗集体,汇聚起无往不胜的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