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兵信息卡”要真知兵
■第80集团军某旅某连干部 赵紫寒
前段时间,营里举办篮球赛,看着战士们生龙活虎的模样,我按下相机快门,抓拍精彩瞬间。这时,指导员提醒我:“等比赛结束,找个战士写一篇新闻稿。我记得‘知兵信息卡’里,你们排的小张填的是‘擅长写作’,正好锻炼一下他。”
然而,当我给小张布置任务时,他面露难色:“排长,我不会写新闻稿啊。”
“可你在‘知兵信息卡’上写了自己擅长写作啊?”我反问道。
小张的脸“唰”地红了,坦言道:“当时以为填卡就是走个形式,为了面子好看,就随手杜撰了一个特长充数。”
小张的话引起了我的警觉。当天晚上,我翻出全排的信息卡,逐人查看兴趣特长等内容,发现情况还不少。
有的隐藏了自己“不想说”的过去,比如,战士小刘入伍前打过工,却在“过往经历”一栏写了“无”;有的故意“藏优”,明明精通视频剪辑,“特长”一栏却空着不填……
一张本应真实反映战士个人情况的信息卡,为何变了味?
连务会上,我把这个问题提了出来,引发大家共鸣。指导员的发言颇有反思的意味:“不能全怪战士,我们带兵人也要从自身找找原因。”
最后,大家一致决定,必须让信息卡回归“知兵、爱兵、为兵”的本真,由我牵头负责战士个人信息的核实和完善。
到了周末,我把全连战士召集起来展开讨论,主题就是:“知兵信息卡”,你填对了吗?
会上,战士们敞开心扉、畅所欲言。有人心存忧虑:“如实填写自己的特长,今后类似的工作任务可能都会落到我头上,耽误正常教育训练怎么办?”有人实话实说:“除了上学,我没别的社会经历,空着不填会不会显得自己不够成熟?”还有人问我:“即使如实填写了,你们真的会认真看吗?”
看来,战士们各有各的想法和顾虑。对此,我郑重亮明态度:第一,组织填写信息卡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每一个人,更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家成长;第二,连队会科学安排工作,考虑每个人的承受能力,“能者”不会“过劳”;第三,之前做过什么、有没有特长都不重要,贵在诚实真实,不能对组织有所隐瞒。
纠正认识偏差,解开思想疙瘩,事后不少战士主动找到我,要求重新填写信息卡。
连队党支部趁热打铁,对“知兵信息卡”进行了扩充,增设“个人成长愿景”“我能为连队贡献什么”等内容,组织全连干部指导战士们修改完善。与此同时,探索建立任务轮换与成长激励机制,在保护工作积极性,减少不必要负担的同时,鼓励大家主动作为、人尽其才,为连队建设添砖加瓦。
一段时间后,效果逐渐显现。连队组织活动,团支部书记通过“知兵信息卡”发掘培养战士特长;新上任的班长“一卡在手”,就能快速掌握全班人员情况;一些以前“默默无闻”的战士,开始积极发挥自身特长,在大项任务中崭露头角。尤为重要的是,连队干部骨干对战士更了解熟悉了,开展经常性思想工作、帮助战士成长进步、为战士排忧解难,也更有针对性,更加及时有效。
(高子洲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