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清风正气歌 | 弹嵌铁骨 正气盈怀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剑钧 责任编辑:刘上靖
2025-11-24 07:24:04

弹嵌铁骨 正气盈怀

■剑  钧

一颗子弹,在叶飞将军的胸部存留了66年。

1933年,在福建福安狮子头客栈与人接头时,叶飞遭敌人袭击,全身多处中弹。经全力抢救,他得以从死神手里挣脱。然而,一颗被血肉包裹着的子弹,从此成为身体的一部分,跟着叶飞跋山涉水南征北战,见证着他一生的清澈与纯粹。

叶飞曾多次轻抚胸膛对子女说:“敌人想消灭我,但我活下来了,这子弹提醒我,革命成果来之不易。”他深知,打天下难,守天下更难;他明白,真正的革命者,胜利后更应保持清醒。正是这种时时自省,让叶飞始终保持着战争年代的那股精气神——不居功自傲,不贪图享乐,不徇私舞弊。

新中国成立后,福建的经济非常落后。“福建手无寸铁,路无寸轨”,时任省委书记的叶飞像一位现代愚公,带领福建人民移山填海,劈山开路,修了厦门海堤,建了鹰厦铁路。尽管深受那颗子弹的折磨,他将伤痛置之度外,将全部精力与心血化作“旧貌换新颜”的力量。

上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大门打开,商品大潮涌动,新的考验犹如硝烟悄然弥漫。有人找上门来,邀请叶飞参加某公司奠基典礼,并允诺剪彩完毕便将价值5万元的金剪刀送给他。叶飞闻言脸色陡变:“别说5万元,就是50万元,我也不去。”掷地有声的答复,是革命家穿越枪林弹雨后,对“糖衣炮弹”的本能警觉和强硬反击。为将这类事情拒之门外,他还抄录毛泽东同志赞扬好八连的诗句“拒腐蚀,永不沾”送给说客。

一颗子弹,当年带着罪恶和凶残,射进了他的胸膛,叶飞坚强地挺住了;一把金剪刀,如今又闪着诱人的金光,递了过来,叶飞同样硬气地顶住了。有人曾劝他,用手中权力为亲朋好友“铺路”是人之常情,他指着胸前的伤疤说:“这颗子弹是敌人打过来的,我是为国家和人民挡的;要是我用权力谋私,就相当于自己给自己打了一颗‘腐败子弹’,对不起牺牲的战友,更对不起这身军装。”

一颗子弹如同警钟,让他牢牢把“公”字刻在心头,把“私”字踩在脚下。

作为新中国唯一的华侨出身的将军,叶飞同子女“约法三章”:立足国内成才,不一定都要到海外求学;不得利用父母的关系下海经商谋利;不准因为私利与华侨、外籍华人拉关系。在他眼里,领导干部的家事绝非私事,要严防廉洁堤坝上最易被渗透的蚁穴。对身边工作人员,他同样严格要求,不准利用他的名义办个人私事;工作要认真负责,对党忠诚老实;对交办的事情,要有始有终。

叶飞去世后,这枚子弹被取出,如今存放在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陈列柜里的子弹,成为有温度的历史见证。这颗子弹,带来的不是意志的消磨,而是品格的砥砺;不是人生的炫耀,而是精神的鞭策。前来参观的人们俯首凝视之余,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他为何能始终如一地保持清风正气。

自我心存道,外物少能逼。当下,物质生活日益丰裕、诱惑更为纷繁复杂,每名党员干部都应像叶飞那样,心中存放一颗“精神子弹”,经常进行“精神敲打”、自警自励,守住做人从政的底线,做到无愧于党、无愧于民、无愧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