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中国国防生>>观点言论>>正文

聚焦蓝色国土,守护海上家园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徐浩文责任编辑:杜汶纹2014-09-16 18:04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随着陆地资源的减少和海洋资源开发的加强,海洋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在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战略地位。当前,海洋已成为国家利益拓展的重要战略空间,人类越来越多地把目光投向海洋,不断加快向海洋进军的步伐。

“不能想象一个伟大的民族能够与海洋相隔绝”。——卡尔·马克思

翻开中华民族的海洋历史,我们也曾看见过让人振奋的曙光。秦汉时代,出现了秦代徐福船队东渡日本和西汉海船远航印度洋的壮举。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东吴船队巡航台湾和南洋,法显从印度航海归国,中国船队远航到了波斯湾。回望600年前,郑和船队“云帆高张、昼夜星驰”七下西洋,纵横数十万里,遍访亚非各国。这一航海盛举,不但将中国古代航海事业推向顶峰,而且在整个人类航海史上,竖起了一座永垂史册的丰碑。

然而,当郑和的征帆落下,闭关自守的农耕意识重新抬头,中国走向海洋的脚步也成为历史的绝唱。晚期封建统治者保守僵化,海权意识淡薄,辽阔的蓝色国土陷入废弛,国家海上防卫也形同虚设。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轰开古老中国的海上大门:忘不了鸦片战争的沉重硝烟,忘不了甲午风云的深度创伤,忘不了近代中国遗失在海上的寸寸金瓯……

“泱泱大国,有海无防”,给我们带来的是外敌侵侮、山河破碎的国难家仇;固步自封,隔绝海洋,导致的则是积贫积弱的近代困局。历史,在让人不禁扼腕长叹的同时,还在反复向我们昭示:“向海而兴,背海而衰”,这条亘古不变的铁律。海洋,是现代文明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元素,是一个濒海国家的生命线,我们绝不能把辽阔的海疆看成国家的护城河!

有首歌这么唱道:“别再说祖国的版图是高唱的雄鸡,祖国是一把永不熄灭的东方火炬,黄色的土地蓝色的海洋都是中华民族神圣的尊严,每一寸土地每一片海洋都是子孙后代生存的权益。”“我国自古以来就是海洋大国,拥有300多万平方公里的辽阔海疆,海岸线延绵曲折,长达1.8万公里。辽阔壮丽的中国海,是我们共同的家园:这里有千里长沙,碧波万顷;这里有深水良港,巨轮穿行;这里有资源矿藏、物产宝库;这里有战舰列阵,军旗猎猎。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这说明党和国家把海洋事业提升到了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建设海洋强国,从海上崛起,是中华民族必经的一条复兴之路。从曾经的忽视海洋、置海洋于不顾;到当今的经略海洋,建设和谐海洋,中国人经历了漫长曲折的认识过程,走过了风雨沧桑的百年记忆。十八大提出建设海洋强国,昭示着我们的民族海洋观又迎来了一次伟大的觉醒。中国这艘东方巨轮正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从万里海疆扬帆起航。

海防固方能海事兴。当前,我国海洋安全形势不容乐观,蓝色国土上暗流涌动,困难重重。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实行岛链封锁,设下海上“C形包围圈”,并不断制造热点问题,频繁挑起事端。日本、越南、菲律宾等国纷纷侵扰我国领土,对我国的海洋权益虎视眈眈。要实现建设海洋强国,振兴海洋事业的目标,离不开巩固的海上防卫,离不开一支能打仗、打胜仗的人民海军。

六十余载筚路蓝缕,战火考验,人民海军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已坚挺起钢铁般的脊梁:他们游弋海天,在海防线上,竖立起铜墙铁壁;他们走向深蓝,在亚丁湾的航道上,在新世纪的征途上,践行着保国安邦的神圣理想。

举目向滔滔,心潮逐浪高。作为光荣的海军国防生,关注海洋,爱我海疆,我们责无旁贷,我们热血满腔。面对着自己即将奔赴的祖国海疆,我的心中激荡着是豪情,承载着是使命,铭刻着是信仰。当我第一次穿上那身海军白,我就将海之蓝融入我的血液,化作自己生命的底色。

国防生是携笔从戎的新型军事人才,拥有后备军官和高校学子的双重身份。对我们而言,关注海洋,爱我海疆,就要抓牢文化知识的学习。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掌握高科技脉搏,我们才能屹立在科技革命的潮头,以真才实学建设海洋,经略海洋。对我们而言,关注海洋,爱我海疆,就要积极投身强军实践。人民海军是维护海洋安全、保障海洋事业稳步发展的坚实后盾。我们要时刻保持忧患意识,精武强能,练就过硬本领,为建设强大的人民海军贡献自己的力量。

天风浩荡,大潮拍岸,那是蓝色国土的召唤。四载书剑勤砥砺,我们时刻准备着,把稳舵,扬起帆,奔向蔚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