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联网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产物与标志,它的出现给军队建设和作战方式带来巨大影响,与信息化战争更是息息相关。今日出版的《中国国防报》刊发文章《物联网:助推无人化战争来临》,邀请后勤学院首席专家王宗喜和军事物流研究中心副教授赵蕾,为你解读物联网在军事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及其影响。


物联网:助推无人化战争来临
——听后勤学院首席专家王宗喜和军事物流研究中心副教授赵蕾谈“万物互联与新军事革命”
■本报记者 徐 雯 杜怡琼
写在前面物联网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产物与标志,其出现给军队建设和作战方式带来巨大影响,与信息化战争更是息息相关。物联网在军事领域取得了哪些研究成果,带来了哪些影响?近日,本报记者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解放军后勤学院,采访了该院首席专家、教授王宗喜和军事物流工程实验与研究中心副教授赵蕾。
物联网对各领域产生冲击
物联网是指通过传感器、条码识读设备、射频识别装置、导航定位系统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并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追踪、监控、信息交换和管理的网络。它以互联网为基础进行延伸拓展,但更加强调物与物之间的联系,通过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3个层次实现“万物互联”。
2008年11月,IBM提出“智慧地球”概念。次年8月,我国提出“感知中国”理念,并于2010年“两会”期间,将物联网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使其成为国家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近两年,国家和军队的领导人先后多次就发展物联网作出重要指示,并在2014年“两会”期间专门强调,要大幅提高物联网网速,在全国推行“三网融合”。2015年,中国物联网已成为驱动和引领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在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中,重大发明大多首先会运用于战争,以1991年拉开信息化战争帷幕的海湾战争为例,如果说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催生了网络中心战,从而引发新一轮军事变革,那么被称为IT革命第三次浪潮的物联网,其同样对军事领域产生极大影响。
2009年起,后勤学院军事物流系军事物流工程实验与研究中心先后承担“军队军事物流信息化建设”“物联网技术应用以及国军标的制定”“物联网公用普通密码工作组”等重要研究课题。在这些课题的研究过程中,他们反复论证实验传感技术对战场实时环境信息感知的作用,自动识别技术对提高物流作业效率的功能以及导航定位技术对精确配送定位的效用。赵蕾副教授说:“这3种物联网技术的成熟应用基本可以满足军事后勤领域对实时感知的需求。”
与此同时,物联网所具备的高度智能这一特征意味着“万物互联”并非遥不可及。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曾预言:“21世纪的核心武器将是无人作战系统”,当前无人车、无人机、无人潜航器等新型武器逐渐走上战争舞台,标志着这一预言正逐渐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