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侥幸者没有侥幸余地?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李政轩责任编辑:杨红
2017-04-19 02:03

日前,军委纪委向全军通报了元旦春节期间明察暗访发现问题线索第二批查处的10起典型案例,并在军委纪委网“四风”问题曝光台发布。此次通报的10起问题涉及违规宴请、公款报销个人费用等多个方面,违规者虽病症不一,却有相同的病灶——心存侥幸。请看今日出版的《解放军报》的报道:

让侥幸者没有侥幸余地

■李政轩

日前,军委纪委向全军通报了元旦春节期间明察暗访发现问题线索第二批查处的10起典型案例,并在军委纪委网“四风”问题曝光台发布。此次通报的10起问题涉及违规宴请、公款报销个人费用等多个方面,违规者虽病症不一,却有相同的病灶——心存侥幸。

观念错位就会行为越位,心存侥幸早晚必遭不幸。

现实生活中,侥幸心理较为常见。深夜驾车,见四下无人,觉得可能不会被发现,就闯了红灯;安全生产,认为偶尔违反操作规程问题不大,也就违了;工作日里,觉得小酌几杯无关紧要,便“挥兹一觞”了。殊不知,正是这种“偶尔一次,不会出事”的侥幸心理,导致不少事故灾难发生。据统计,近30%的安全生产灾难背后有侥幸心理,而在交通事故中,超过一半的肇事者都有侥幸心理。

近年来,我党我军反腐反“四风”零容忍态度不变、猛药去疴决心不减、严厉惩处尺度不松,正风肃纪反腐取得新的成效。但应该看到,高压之下,心存侥幸者仍有人在。有的利用手中职权授意他人“因地制宜”,巧立名目,从中谋取不正当利益,认为会“神不知、鬼不觉”;有的自以为保护伞厚、关系网广,即使败露也能“运作”过关;还有的认为只要自己做得天衣无缝,就能避众人之眼,逃法律之惩。最近热播的《人民的名义》中的“小官巨贪”赵德汉,第一次受贿后还惴惴不安,见一段时间没被发现后便心安理得。正是在侥幸心理的驱使下,赵德汉对送上门的好处来者不拒,以致在犯罪的道路上越陷越深,受贿达到了两亿多元,落得个“机关算尽,反丢了卿卿性命”的下场。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从这次公布的典型违规违纪问题来看,正是因为心存侥幸心理,有的人才违规报销发票、违规收受钱物、侵占士兵利益。凡此种种警示我们:遏制“四风”反弹,必须彻底清除侥幸心理,否则就如同斩草不除根,死灰复又燃。

“因循苟且逸豫而无为,可以侥幸一时,而不可旷日持久。”一个个落马者的轨迹昭示人们,“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心存侥幸违规违纪,即使当时没被发现,也等于给自己背上了一颗定时炸弹,爆炸是迟早的事。

而对于从严治党、改进作风,习主席曾强调,“始终把作风建设抓在手上”,“使观望者不再犹豫,侥幸者去掉幻想、投机者没有市场”。广大官兵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只有加强党性淬炼,对各种纪律规矩心存敬畏,“常以药石之言相绳”,才能在任何时候不越雷池半步。

古谚云:“民之多幸,国之不幸。”意思是说,如果百姓多存侥幸心理,那将是国家的不幸。避免这种“国之不幸”,除了个人自律之外,健全监督网络至关重要。这次曝光的违规违纪问题说明,权力不论大小,只要不受制约和监督,都可能被滥用。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监督体系,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就是为官兵筑一道防线,送一份安宁。“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广大官兵只有养成在“玻璃门”内工作的习惯,不抱侥幸心理,方能使自己少走或不走弯路,少犯错误或不犯大的错误。

消除侥幸心理,需要法规制度既“禁于未然之前”,又“禁于已然之后”,尤其需要强化问责意识,为那些心存侥幸者拉起高压线、划出警戒线,提高侥幸心理的“风险率”,强化惩罚威慑的作用。事实上,正是一些单位在处理违规违纪问题上轻问责、难问责、不问责,才给个别人留下了侥幸余地。因此,各级组织应进一步压紧压实责任链条,对违规违纪问题不手软、动真格,发现一起就严肃查处一起,才能打消一些人的侥幸心理,形成有效震慑,推动部队作风风气根本好转。

(作者单位:石家庄机械化步兵学院)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