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中国好军医>>医疗技术 >>正文

空军总医院顾建文:松果体肿瘤手术要点

来源:空军总医院作者:顾建文责任编辑:胡骏2015-03-29 07:54

一年轻男性,剧烈头痛,听力下降,不能垂直动眼。核磁共振显示松果体肿瘤。经规范放疗效果不佳,症状进一步加重。肿瘤突向第三脑室后部梗阻导水管上口,或向前下发展使导水管狭窄或闭锁,发生梗阻性脑积水及颅内压增高临床表现,头痛,呕吐,眼底水肿和意识状态改变,经分流手术缓解颅内压后。决定手术。术中采用经胼胝体-穹隆间入路transcallosal-interforniceal approach全切肿瘤,手术后三小时复查CT显示肿瘤切除完整。恢复好。

手术入路:仰卧位头抬高20°,右额发际内马蹄形切口,后界在冠状缝后2 cm,内界到中线,外界中线旁约4~5 cm,皮瓣翻向额部,向前约5~6 cm。骨瓣呈长方形或三角形(矢状缝为底),弧形剪开硬膜,基底翻向矢状窦,硬膜周边悬吊。显微镜前倾20°,在冠状缝向前2 cm 之间向双耳连线垂直分离纵裂,找到双侧胼周动脉,下面乳白色的为胼胝体。在两胼周动脉之间用1 cm 宽的脑压板钝性纵行分离开胼胝体,长约2 cm,深约6~7 mm 即可看到透明隔,用显微剥离子钝性分离透明隔间腔,向下至穹隆间隙,进入第三脑室。

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及正中矢状面相关解剖结构间距离剪开硬脑膜后,偶可见回流至上矢状窦的大脑上静脉,分离纵裂在扣带沟中可见胼缘动脉。再向下分离即可见胼周动脉和下方白色胼胝体。分离透明隔间腔至两Monro 孔间,向后即为穹隆间,切开穹隆间膜性结构,向下进入第三脑室。

第三脑室底壁最前方者为漏斗隐窝,后方为灰结节,再后方为乳头体。前壁由穹隆柱的底面、前连合和终板构成。两侧壁由背侧丘脑内侧面、下丘脑和底丘脑构成,两侧壁间借中间块(丘脑间粘合)连接,如中间块影响对第三脑室后下部的观察,予于切除。后壁上部为僵连合、松果体和后连合及导水管上口。由于工作镜角度的原因第三脑室的顶壁观测不到,在正中矢状断面标本上可以看到顶壁由略凸向上方位于室间孔和僵三角之间的室管膜、软脑膜及第三脑室脉络丛构成。

Apuzzo于1982 年首先提出经胼胝体-穹窿间入路切除三脑室病变。Winkler及Angelo解剖和临床研究认为该入路术后并发症少, 是到达三脑室的最佳入路。应用该入路切除儿童三脑室肿瘤及松果体区肿瘤,认为该入路到达三脑室最近,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为进一步完善此入路,扩大手术适应症,减少对周围结构的损伤,本研究在神经内镜下模拟经胼胝体-穹隆间入路并测量相关解剖学数据。

经胼胝体- 穹隆间入路的显微解剖手术要点:①开颅:中线骨缘在矢状窦右侧边缘即可,不必过中线暴露矢状窦,减少了矢状窦的损伤;骨窗后缘不超过冠状缝,以防止中央前回的损伤。应用神经内镜可缩小头皮切口和骨窗。但仍以冠矢点前2 cm 处为中心。②分离纵裂:在冠状缝前本入路术野内常缺乏桥静脉。本组标本有5 例出现桥静脉,多为较小的引流静脉,临床应用中可以电凝离断,但是要保留粗大引流静脉(直径>2 mm),以免引起额叶静脉回流障碍,导致脑肿胀,额叶功能障碍和癫痫,必要时可重建桥静脉或改变手术入路。对扣带回引流入下矢状窦的小静脉可酌情电凝切断以增加显露。显微镜前倾20°,从中线冠状缝向前2 cm 的距离,向双外耳道假想连线分离,经该入路可达到胼胝体的前1/3,而不损伤膝部,更重要的是不损伤海马连合。首先找到双侧并行的胼周动脉,中间交通支可切断,下方白色的结构即为胼胝体。③切开胼胝体:应严格沿中线用剥离子切开胼胝体,一般以大脑镰为标志,在左右胼周动脉之间切开,不会发生中线的偏移。Hutter 等临床评价该入路,发现少数患者术后可出现胼胝体失联合综合征, 但多在半年内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