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中国好军医>>医院新闻 >>正文

程高升:天印山下的“最美军医”

来源:中国军网-军报记者作者:张宁生 刘光亮责任编辑:张曦晛2015-04-23 10:35

天印山下的“最美军医”

某通信团卫生队长程高升扎根基层为兵服务16载纪实

 

杏花,春雨,江南。明媚的春光洒耀着天印山。4月7日上午9点,处理完门诊病号的事情,军医像往常一样换上白大褂,背起急诊箱,大踏步向训练场走去。这个习惯,他已经坚持了16年。

大山见证:执灯洒爱十六载

军医个子不高,黑脸庞,浓眉毛,来自江西红土地,是团卫生队唯一的军医兼队长。16年了,军医依然在这个岗位上乐此不疲。拒绝了多少伸出的“橄榄枝”,他自己也记不清。

“综合节点站被‘炸’毁,重伤2人,轻伤2人……”4月上旬,某通信团演习场上,导调组再次向后方指挥所“发难”。片刻,一辆墨绿色的救护车呼啸着奔向救援地域。跳下车门,全副武装的军医从容不迫,迅速查看情况诊断救治,指挥卫生员给轻伤员消毒、止血、包扎,将重症伤员撤离火线安全后送,启动应急医疗平台,一套流程处置得当有序,令“身经百战”的考官也赞叹“专业”,导调卫生队的4个“情况”无一扣分。

军医名叫程高升,某通信团卫生队队长,毕业于江西医学院,主攻临床医学专业。为了追逐绿色梦想,当年他毅然决定携笔从戎,转完火车转汽车,最后坐着“蹦蹦车”,来到偏远的基层卫生队。如今当年的大学同学有的都当上了医院院长,而他还背着小药箱挨个连队给战士送医送药。有人劝他快点“向后转”,凭技术和资历,只要一出营门,一定机会多多、“钱景”无限。面对巨大“反差”和亲友的阵阵“耳边风”,程高升却淡淡地冒出一句“开心就好,简单就好”。

妻子抱怨:一个不回“家”的人

在官兵眼里,程高升是个“全天候军医”——偶尔分来个医生,不是没待几天就去学习,就是嫌基层没出路没发展“飞走”了。在妻子眼里,他又是个“不回家的人”——要值班、要巡诊、要坐诊,想让他休假回来陪陪孩子都是奢望,家里的事就更别指望。

对于官兵所盼,程高升从不含糊。一天中午,一个“军娃”突发不适,校医素手无策,老师把电话打给了家长要求“送医院”。程高升闻讯后扔下碗筷,立即带着救护车奔向医院,办理手续、联系门诊、协调治疗,所幸平安无恙。事后,孩子家长特地送去一碗饺子表示感谢,还逢人就讲:“多亏程队长贴心,我们这才安心!”。

行虽微小,善心乃大。“生在红土地,成长在军营。只要部队需要我,我哪也不去,再干16年也没问题!”披上白大褂,程高升依旧淡定从容。

官兵点赞:真心真意谢谢你

一连战士小李在训练中晕倒后查出左肾功能性衰竭。程高升积极联系医院救治,并主动给他讲解医学知识,在卫生队病房辟出专门房间,安装了闭路电视,帮助他减轻心理压力,调整好情绪配合治疗。他还仔细研读政策规定,为小李争取评残。临走时,他握着程高升的手,一连说了十几句“谢谢”。

苔花比米小,也学牡丹开。16年来,他用辛勤的汗水换来了国家医师执业资格证书、主治医师资格认证、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等一串丰硕的果实,取得军区联勤部卫生急救技术比武第三名的好成绩,先后培养了11名技术过硬的医务骨干,年医治患病官兵和家属1200多人次。

大山见证忠诚,他用一双妙手为战友解除病痛,被誉为天印山下的“最美军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