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伤先判断 处理要及时
任榕娜说,每年暑假期间,医院都会接诊不少意外摔伤和骨折的小患者。从接诊情况看,孩子受伤主要伤及肘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如果家长在发现孩子受伤后局部出现肿胀,动作不协调,并且不让人碰,不能走路,就要警惕孩子是否出现了骨折现象,应及时送往医院治疗。如出现呕吐、抽筋、嗜睡等现象,父母应带孩子尽快就医,切莫迟疑。
孩子意外受伤时家长不要慌乱和急躁,首先要检查其全身情况,如呼吸、心跳。同时要呼救、拨打急救电话请专业急救人员到场。如果怀疑有颈部损伤,要避免伤者头部后仰。可采用托颌法,即急救者位于患儿头部,用双手2~3个手指分别放在患儿两侧下颌角处,轻轻用力托下颌向上,开放气道。
如果怀疑小儿肢体有骨折,应尽量避免和减少搬动或伤肢活动。如果是开放性骨折,伤口出血,要先进行止血包扎。用洁净的毛巾、手帕覆盖伤口,然后用布条包扎,但不要在伤口处打结,松紧要适度,达到止血目的即可。过紧会压迫血管和神经,影响远端血液循环。大血管出血加压包扎不能止血时,可采用止血带止血,在家中可用布条折叠成条状做止血带。如果是闭合性骨折,急救时不必脱去患肢的衣裤和鞋袜。对受伤部位要进行固定,固定材料的长度应超过固定两端的上下两个关节。
轻微受伤或关节扭伤后应立即停止活动,最好先冷敷受伤部位,以减轻疼痛和水肿,不要随意按摩或推拿受伤部位。必要时到医院做X线检查排除骨折。若伤处有瘀青、红肿现象,在受伤后24小时以内可以冰敷来消肿,24小时以后可以热敷受伤部位的组织使之快吸收。
摔倒怕伤脑 大哭问题小
夏季衣裳单薄,爱动的宝宝胳膊上、腿上总是伤痕累累。针对孩子摔倒发生的皮肤擦伤,要判断伤口深浅,再酌情处理。如果摔破擦伤,可以用创可贴将伤口贴住,把血止住。随后可用碘油、酒精涂伤口周围,不用包扎,避免沾水。如果伤口较深,且创面比较大,污染比较严重,最好带孩子去医院处理,必要时进行清创和缝合。
孩子摔伤最怕的是伤及脑部,所以在摔跤跌伤发生时,父母应先检查孩子的头部有无问题。如果宝宝摔伤后,能够马上大哭那还好,这意味着脑部受伤的可能性较小。最怕的是摔到后脑,如果面朝下摔,一般危险性偏小,只进行外伤处理即可。如果摔到头部后引起重度脑震荡或颅内出血,会很快发作。如果有呕吐,可能是受惊吓所致,也可能是暂时性脑部受到震荡,这种情况一般呕吐两三次后就不要紧了,不同于脑震荡。即使是脑震荡,如果是轻度的,一般也不会留下后遗症。
孩子摔到头部后,没有出血,但出现了小肿包时,应立即冷敷处理。有比较明显伤口最好是注射破伤风。儿童免疫规划中的百白破就包括破伤风。一次打一针就可以,不过效果不是终身的。如果下一次受伤出现伤口还需再打。摔后一段时间,尽量与孩子说话、逗逗他,转移其兴奋点,不要抱着他睡觉。如果摔后哭完很快就睡着了,也要在1小时内将其叫醒。如果醒后大哭,一般没有什么问题了。
如果怀疑孩子脊柱受伤,切忌扶患儿行走或将其放在软床上,而是应在妥善固定后由专业人员实施搬动。颈部可用硬纸板、衣物等做临时颈托固定,在胸腰部将沙袋、衣物等放置身体两旁,再用布条固定在硬木板上,等待医护人员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