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第二军医大学“红十字方队”医疗服务博士团(上篇)

来源:中国军网-军报记者作者:张晓祺 花晓 王泽锋责任编辑:张曦晛
2015-08-24 10:43

姓军为兵至深至厚

——记第二军医大学“红十字方队”医疗服务博士团(上篇)

瑞金—遵义—赤水—延安。酷暑八月,一支医疗小分队奔波上万里,在当年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深入老红军、老八路、老游击队员家中,为共和国功臣送上健康关爱。

他们中,既有英姿勃发的青年才俊,也有白发苍苍的医学泰斗。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称谓——第二军医大学“红十字方队”医疗服务博士团队员。

廖万清,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皮肤病专家,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今年已77岁。这次义诊,他是博士团里年龄最大的成员。

“重走长征路,不忘老兵情。”来到88岁的老兵华立模家中,诊断老人患有严重皮肤病后,廖万清亲手为老人敷上药,承诺免费接老人到上海进行后续治疗。

姓军为兵至深至厚,医者仁心至真至纯。16年来,第二军医大学每年都要派出“红十字方队”医疗服务博士团,深入革命老区和基层部队送医送药,把健康播撒到偏远山区和座座军营……


博士团成员、皮肤科专家陈江汉教授为东海舰队航空兵某部官兵义诊。(王泽锋 摄)

■有一种情怀始终不渝——

“无论院士还是博士,首先都是白衣战士”

俯首侧耳,他静静倾听病人的陈述。目光里,满是专注和慈爱。

他叫吴孟超,中国科学院院士,一位走过93载沧桑岁月的老人,一个有着59年军龄的老兵,一名获过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医学大家。

去年12月,接到随学校“红十字方队”医疗服务博士团赴空军某部义诊的邀请后,正在出差的吴孟超立即转道赶至部队。耄耋之年的院士为稚气未脱的战士查体,构成了这次巡诊的最美画面……

医者,除患之痛,解患之难。16年来,抽调拔尖人才为官兵面对面服务,与官兵心贴心交流,成为第二军医大学“红十字方队”医疗服务博士团为兵服务的一大特色。

东海前沿,战鹰掠海翱翔,海军航空兵某部在这里守卫海疆。

南国领空,战机呼啸蓝天,空军航空兵某部在这里铸剑长空。

两支劲旅,一个使命——他们守卫着我国东南沿海的大门。官兵身体长年经受超强训练考验,亟需一流的医疗服务“保驾护航”。

2014年11月至12月上旬,第二军医大学“红十字方队”医疗服务博士团,携带价值20多万元的药品,先后来到这两支部队巡诊,为身处战备前沿的官兵送医送药。

20多天时间里,迎着飞机起降的轰鸣声,博士团队员下连进班、跟踪问诊。从朝阳初升,到夜色渐浓,小小诊室内,经常被官兵和家属围得水泄不通。

“呵护官兵身体健康,就是为部队战斗力服务。”博士团队员的这句话,不仅仅挂在嘴上,更体现在一点一滴的行动中——

年逾80的杨瑞和教授,连续为40多位飞行员做扳骨理疗,身上的迷彩服被汗水浸透;

李伟红副教授为几名战士同时做针灸,这边刚扎上针,那边又要灸熏,忙得一刻不停;

梁春教授因水土不服患上肠胃炎,胡志前教授得了重感冒,均一声不吭带病“上阵”……

“无论院士还是博士,首先都是白衣战士。”谈起“红十字方队”医疗服务博士团的表现,我国著名泌尿外科专家、第二军医大学校长孙颖浩语气坚定,“姓军为兵,服务部队,是人民军医职责之所系、使命之所在。”

“刚放下行李箱,就拿起听诊器,赠药仪式不超过5分钟。”看到这一幕,东海舰队航空兵政治部主任陈振魁感慨万千,“博士团不仅给官兵送来了健康,给部队带来了战斗力,自身也是一支出色的战斗队!”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