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牙无小事——浅谈楔状缺损

来源:解放军第306医院作者:李佳 包博责任编辑:郝思嘉
2015-09-20 15:02

楔状缺损(wedge-shaped defect)是发生在牙齿唇、颊面颈部的慢性硬组织缺损,呈“V”状,由于它的外形酷似木匠用的楔子,因而得名楔状缺损。多见于前牙或双尖牙的唇面,以中老年患者居多。据临床统计,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该病的发生率高达90%以上,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严重程度也随之加重。

形成楔状缺损的原因很多,其一是牙齿受力时,应力集中于牙颈部,且牙颈部结构比较薄弱易被磨损;其二是酸的作用,龈沟内的酸性分泌物,唾液pH值偏低、酸性食物、胃病返酸、接触酸的工作都可能使牙齿硬组织脱钙溶解;其三是牙刷毛过硬,刷牙方法不正确,经常用力横向刷牙造成的,日积月累在牙颈部就形成小的缺口,这与俗话所说的“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的道理一样。

楔状缺损的临床表现为:

1、在牙齿的颈部接近牙龈的部位,牙齿硬组织有少量缺损,逐渐加重后,便在牙颈部形成由两个平面所组成独特的“V”型缺损。缺损的边缘整齐、表面坚硬而光滑,有时可有程度不等的着色,对冷、热温度刺激比较敏感。

2、根据缺损程度,可分浅、中和深三型。浅型和中型可无症状,也可发生牙本质过敏症。深型有牙髓病、根尖周病症状,甚至发生牙齿横折。

3、好发于口角附近的牙齿,尤其是第一前磨牙,位于牙弓弧度最突出处,刷牙时受力大,反复多次,可伴有牙龈退缩。

4、与年龄间存在关系,一般年龄越大,缺损越严重。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