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医课堂:急救新方法“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术”

来源:中国武警总医院责任编辑:张曦晛
2015-11-25 14:18
 

标准的胸外按压一直是抢救濒死病人的常用方法,但在临床应用时会有一定的要求,如按压深度要达到5-6cm,按压频率要达到100-120次/min,这样才能达到较好的复苏效果。在抢救危重病人特别是老年或是消瘦病患时,在进行标准的胸外按压时,病人容易并发胸肋骨骨折。研究表明,标准胸外按压中有三分之一的病人会并发胸肋骨骨折。

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术,经武警总医院急救医学中心主任王立祥独创,规避了传统胸外按压的缺陷与不足,开辟了经腹实施心肺复苏的新途径,独创了“腹部提压”“膈肌下抬挤”“插入式腹主动脉按压”等利用腹部为阵地来进行心、肺、脑复苏的系列方法。另外他还主持研发了腹部提压心肺复苏仪,为困境中的心肺复苏患者送去了生的希望。在前不久德国召开的欧洲急诊学术大会上,王立祥受邀出席并就腹部心肺复苏学作了专题报告,向国外学者推广他创立的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新技术,受到国际同行高度关注。

 

在实际的临床心肺复苏中,很多危重病人在救治之前就已经因车祸、地震、高处坠落、踩踏等原因发生了全身多发骨折及外伤,或是患者本身就有胸廓畸形、血气胸等,这时单一的胸外按压就不能满足临床需求,这时,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术和腹部提压心肺复苏仪往往就能大显身手。

还有一种情况是,很多心搏骤停多因为窒息缺氧而引发,比如溺水、窒息、呼吸衰竭等等,心脏骤停时患者的氧储备可能就已经耗尽了。标准的胸外按压,按压与人工呼吸比是30:2,即按压胸部30次后人工吹气两次。这就造成了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被分开。健康人的呼吸和心跳是有一定节律和同步的,标准的胸外按压在按压时病人没有通气,给予通气的时候病人又没有按压形成血液循环,通气与血流相脱节,不能保证心肺复苏时候的氧合,导致复苏成功率降低。

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术的要点之一就在于:按压腹部时,腹腔压力增高,促使膈肌上移,胸腔容积减小,胸腔内负压减小,肺受压回缩促使肺泡内气体排出,促使患者完成呼气动作。提拉腹部时,腹腔压力下降,促使膈肌下移,导致胸腔容积增大,胸腔内负压增大,肺因此膨胀使空气进入肺泡,促使患者完成吸气动作。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法通过膈肌被动的上下移动,促成危重患者的呼吸动作,完成肺的呼吸功能,在不间断血液循环的情况下给予呼吸支持,真正实现了呼吸与循环并举的复苏举措。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