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

来源:解放军第306医院作者:左天宇责任编辑:马依
2016-04-17 09:11

杨志峰,解放军306医院神经外科主治医师。

地球生命从无到有、从单细胞到多细胞,生物信息交换从简单到复杂。经过数亿万年进化出的神经系统,最终装配到我们人类身上的版本已经达到了相当复杂和精密的程度,它承担了我们机体所有的信息获取、传输、存储及处理的工作,并且通过个体间的信息交换构建了人类社会网络,其运行效率和精度均令人叹为观止。神经系统不仅是人体的组成部分,更是意识和人格的生理基础,它不仅决定着“人是人”,而且也决定着“你是你”,因此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人类医学在发展出外科技术以后,通过切除病变组织治愈了很多疾病。随着解剖、影像等学科的发展,手术技巧也从粗陋到精细再到精准,不断完善精进。传统外科治疗倚重于对人体形态学的把握,术前通过X线、CT、MRI、PET等手段尽可能的仔细研究病灶的解剖结构和比邻关系,然后还可以借助最先进的术中核磁共振等导航技术,手术医师试图避开肿瘤周围重要的神经传导束,以达到避免或减轻术后功能损害的目的。人体是一个动态变化的复杂自组织体系,其中既有协同也有突变,并不是流水线上的复制品。因此,术中神经系统的实时监测变得越来越重要,神经电生理医师就像电话局的查线员,应用各种神经电生理技术,监测术中处于危险状态的神经系统功能的完整性,随时引导手术医师的操作。这些监测技术在发达国家已经应用了近30年,并逐步完善,形成一个完整的手术中监测体系,是每台手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然而在中国它却刚刚起步,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均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的基本原理就是通过检测运动或者感觉神经冲动传递过程中电生理信号的变化,了解手术操作对神经纤维损害的程度,了解脑组织代谢功能的改变,了解脑部血液灌流情况,从而有效地协助手术医师及时、全面的了解麻醉或唤醒状态下病人神经功能的完整性。理论上有神经系统分布的地方就能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测,目前已经越来越普遍的应用于神经外科、骨科、脊柱矫形外科以及耳鼻喉科、眼科和口腔科等的各种临床手术中。

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基本项目包括

1、躯体感觉诱发电位——监测上行感觉神经传导系统功能;

2、运动神经诱发电位——监测下行运动神经传导系统功能;

3、脑干听觉诱发电位——通过听觉传导通路监测脑干功能状态及听神经功能;

4、肌电图及神经—肌肉激发电位——监测支配肌肉活动的颅神经、脊髓神经根丝以及外周神经的功能;

5、脑电图——显示大脑半球皮质功能;

6、微电极记录脑深部核团放电——精确定位靶点核团。

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临床应用举例

1、在神经外科脑肿瘤、血管畸形或者癫痫病灶切除的手术中,可以根据神经电生理测定的大脑皮质运动区和感觉区的定位,决定手术皮质入路及切除范围。为中央区附近的肿瘤和脑血管病的手术提供了一个客观的依据,以减少手术对运动皮质的损伤。

2、在选择性神经根切除、脊髓粘连和腰骶脊髓肿瘤分离的手术中,可以根据刺激神经根丝引发的肌电图、神经-肌肉激发电位的结果决定分离、切除及保留的范围,对保护尿道括约肌、肛门括约肌功能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3、在脊柱侧弯矫形手术中,手术医师可以根据即时的感觉、运动传导束功能测定的结果,决定对侧弯矫正的程度;在骨科或神经外科腰骶椎脊椎器械固定手术中,可以根据神经-肌肉激发电位的结果,了解置入人体内的器械(如椎弓根螺丝钉等)是否破入椎管或离脊髓神经根太近。

4、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肌张力障碍性疾病,如帕金森病。采用微电极导向技术,对脑深部核团精确定位,在微电极记录手术靶点区域细胞外放电信号的同时,记录手术对侧受累肌肉的肌电活动,实时采集生物电信号,从细胞水平上对STN、GPi和丘脑Vim核进行确认,并寻找与受累肌肉电活动相关的神经细胞。

5、耳鼻喉科或头颈外科医师在乳突根治、中耳重建以及腮腺及面部肿瘤切除过程中,利用面神经功能监测手段,可以减少面神经损伤的机会。

综上所述,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就是外科手术安全的保护神,是手术医师的第三只眼睛。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事业的发扬光大,也是医学进步的标志性指标。愿手术医生更放心,患者开刀更安全,医患关系更和谐。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