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医院:9科室10小时 只为挽救一个年轻生命

来源:解放军第117医院责任编辑:张曦晛
2016-06-26 09:21

6月23日上午9时45分,解放军第117医院机场路院区急诊门口,一辆120救护车呼啸而至,紧接着两名随车医生从车上抬下一名昏迷男子,直奔急诊抢救室。谁也没想到,这才是拉开一场涉及9个科室、持续10个小时生死抢救的序幕。

两个小时前,住在艮山西路的27岁男子孙志彬突然感觉肚子隐隐作痛,在厕所里疼痛不仅没有缓解反而逐渐加剧,疼得全身没有力气,没出厕所就倒在地上,不省人事。突然的变故吓坏了妻子,她当即拨打120求救。

9时50分,孙志彬处于严重休克状态。急诊医生段煜鑫在查体后发现收缩压低至60,心率很快,意识淡漠,情况十分危急。他紧急进行补液、升压、输血等抗休克治疗,并及时通知了主任姚远。

情况危急,姚主任10分钟就赶了过来。他详细了解患者病情:大便无血,呕吐正常,插胃管也无发现出血,急查B超和CT,均未发现异常。此时,一个细节引起了姚主任的注意,查CT时发现患者肠腔扩张较厉害,难道是肠腔的问题?他立即进行导泻,竟排出暗红色血块近1500毫升,此时初步可以判断患者是由于下消化道出血导致的休克。

于是,姚主任紧急联系普通外科主任方晓明会诊。

11时30分,普通外科方主任赶到急诊。在排除了胃出血等可能性后,再次明确患者是下消化道出血引起的严重休克。但此时,又有一个难题摆在面前:肠腔内光大肠就有2米,小肠更是长达5-6米。为查找出血点,肛肠科紧急为患者做肠镜检查,依然没有找到。出血点到底在哪里?

“患者那么年轻,就算竭尽全力,冒再大的风险也要挽救他的生命。”10分钟内,普通外科、急诊科、心内科、放射科、麻醉科、输血科、内镜中心负责人全部赶到。

13时10分,在急诊办公室,全院性讨论紧急展开,所有的人目标一致,竭尽所能挽救生命。经过紧急讨论,制定出治疗方案:先由放射科为患者做增强CT,若查不出出血点再由消化内科行肠系膜造影,找出出血点后由普通外科行外科手术。

这是一次生命的抢救,也是一次技能的检验,更是一个集体力量的展示。

“导管室已准备就绪,随时可安排做介入。”“手术室已协调好,麻醉师、手术护士都已就位,随时可安排外科手术。”心内科副主任吴丹宁和麻醉科副主任吕文艳信心满满。

“我已在路上,一到就可以为患者行肠系膜造影。”呼吸消化内科副主任陈达伟在九里松院区接到通知后,及时通过电话连线报告准备情况。

“已协调九里松院区,立即调送血浆和红细胞。”医务处助理员施涛作为协调保障人员,更是不敢怠慢。

15时30分,正准备为患者做皮试,行增强CT时,险情骤现:患者血压再次降到60多,血色素低至6.5。由于休克时间太长,患者孙志彬病情急剧恶化,再不及时处理,将面临生命危险。

“来不及了,直接上手术。”普通外科副主任邵银灿征得家属同意后,将孙志彬送入手术室。

对于主刀医生邵银灿和他的团队来说,手术面临着极大的考验,在失血性休克情况下手术,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出血位置的不确定更增加了难度和风险。但如果不上手术,结果只有一个,将年轻生命提前交给死神。手术室内专家们全力以赴,手术室外各科室严阵以待。呼吸消化内科副主任陈达伟一步不离地守着,一旦找不到出血点,随时准备为患者行术中肠系膜造影。

手术在紧张的进行着,患者肠管内到处是暗红色积血。经过仔细排查,邵银灿在患者曲氏韧带下方80厘米处的空肠部位触及到大小约1厘米的结节,剖开肠管,终于发现出血点,一个空肠壁血管瘤,此时,出血点正在不断往外冒血。切掉血管瘤、伤口缝合、输血……

18时30分,手术顺利结束,患者血压开始稳定,神志清醒,生命体征逐渐转向平稳。

死神远离,患者孙志彬转危为安。这时候,最开心、最幸福的除了患者家属,还有奋斗了10个小时的9个科室人员。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