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第306医院开展下肢动脉腔内的药涂治疗

来源:解放军第306医院作者:顾洪斌责任编辑:张曦晛
2016-06-28 09:21

2016年6月22日,解放军第306医院血管外科的下肢动脉腔内治疗开启了药物器具的新时代。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下肢动脉内壁上形成的,导致血管腔狭窄,出现下肢缺血症状,如下肢间歇性跛行、疼痛、发凉、麻木等症状。除了危险因素控制、生活方式干预和血管药物治疗,这些症状发展到静息痛和肢体坏疽阶段就需要有创的外科治疗。其中,血管腔内治疗因其微创、可重复、可同时治疗多节段病变逐渐成为首选的治疗方案。通过球囊扩张、支架置入等方式治疗病变,恢复血管通畅,缓解肢体缺血症状。

尽管腔内治疗的有效性十分显著,挽救了一大部分患者濒临截肢的患者,但仍然有部分患者在治疗后出现血管再次狭窄,主要原因就是血管内膜的增生。这成为下肢动脉腔内治疗的“阿喀琉斯之踵”(Achilles' Heel)。

药涂球囊(Drug-coated balloon,DCB)是在用于扩张血管狭窄部位的球囊的表面涂有抑制内膜增生的紫杉醇等药物,在扩张病变的同时将药物释放于局部的血管内膜,抑制血管内膜的增生,提高血管通畅率,减少再次干预。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循环Circulation》等国际顶尖医学杂志发表的多个著名临床研究试验结果,证实了药涂球囊的通畅率高于普通球囊扩张(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而病变再狭窄率、再次干预率低于普通球囊。

药涂球囊与金属支架、药涂支架治疗效果基本一致,其突出优势是在合适的病例可以减少甚至避免支架的置入。对于放置支架后血管再次狭窄的患者,药涂球囊治疗也有不错的临床效果。

随着今年国内首个药涂球囊获批上市,外周药涂时代来临。第306医院血管外科为下肢缺血患者提供国际先进的治疗理念和更多选择,包括药涂球囊扩张、斑块旋切减容、经皮血栓清除等多种新技术的联合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以让更多下肢缺血患者从中获益。

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53岁。因“下肢间歇性跛行4年,加重1月”入院。1年前出现足趾坏疽,在第306医院血管外科行下肢动脉腔内介入治疗、支架置入后,足趾创面愈合、间跛症状消失出院。1个月前症状复发,且伴有静息痛,不能行走。CTA提示支架内再狭窄。

手术过程:

同侧股动脉顺行穿刺。造影见股腘动脉段支架内再狭窄,膝下动脉闭塞,血流缓慢。导丝通过支架内再狭窄段,至膝下腘动脉,造影证实为真腔。直径2.5mm球囊扩张支架内狭窄段,再继续用此球囊分别开通膝下腓动脉、胫后动脉和胫前动脉,直至足部。直径5mm球囊扩张支架内狭窄病变,造影见血流基本通畅,无明显限制性血流夹层。最终以直径5.5mm球囊扩张支架内狭窄段,DCB覆盖支架两端正常段血管,扩张压力6atm,维持2分钟。撤出球囊造影见血流通畅,形态满意,流速良好。

本例药涂球囊的成功运用,使第306医院血管外科成为国内最早使用DCB的血管疾病治疗中心之一,开启了下肢动脉腔内治疗的新纪元。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