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诊全程一体化,快捷服务为部队官兵保健康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邢宗玉  冯雪莲责任编辑:马依
2016-07-30 15:04

近年来,原新疆军区总医院始终坚持以“强军目标”为指导,以“姓军为兵,姓军为战”为引领,医院党委“一班人”始终坚持从官兵需要的地方想起、从官兵满意的地方做起、从官兵不满意的地方改起,常抓常议。建立院长信箱,聆听官兵心声;从普通门诊到上门服务,从看病排长队到专区专治;从长途颠簸到远程会诊,一站式绿色通道就诊服务及时解决了广大部队官兵就诊难、就诊不方便的问题,为部队服务的工作做到务真务实,使广大官兵真正享受到部队医院“一切皆为兵”的服务。

和往常一样,原新疆军区总医院院长柳建军到办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浏览院长信箱,一条“军人优先,真的优先了吗?”映入眼帘,这是一位战士的来信。因为训练时不慎扭伤脚,到医院看病,需要拍X光片,那里摆着军人优先的牌子,可是没管用,护士还是让他排起了长队,顿时感觉走错医院了……这句话深深刺痛了柳院长的心。军人门诊改造势在必行,不少人认为没有必要,已经有了门诊专区,这不是浪费吗?有的人说,军人门诊搬到六诊室,老干部的诊区要到VIP病房,可是老干部的腿脚也不方便。尽管听到了不同的声音,医院党委果断拍案:搬!实践证明,医院党委的决策是正确的,原先住院、看病、检查,半天的时间都不够,现在从挂号到取药不到两个小时。

入院有人接,谁来接?

“您好,刚才在训练时不慎摔伤,现在脚都不能着地,着急忘带了证件,转诊单也没开,怎么办?”只见一位战士背着受伤的同事,着急的询问。“没关系,我即刻查一下备案,现在我带您这边挂号。”为兵服务办胡淑红主任回答道。战士李兵说:“记得以前外科门诊楼二楼只有一个军人诊室,医生旁边总是围满了患者,环境嘈杂,空间狭小,战士就诊没有独立待诊区。现在环境宽敞、舒适明亮,有独立的诊区,同时还配备了电视、饮水机、健康宣传栏等设施。新的就诊服务区很方便,服务也很到位,太方便了,我们很满意!”

检查有人陪,谁来陪?

从军人门诊到医学影像科是300米,从医学影像科到军人门诊又是300米,骨折的战士李某为拍X光片,拄着拐杖艰难的走着。这一切被院务部的李军华部长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战士训练受伤,大部分是腿脚骨折,不能这样让战士来回受累,一份“为兵服务专车”的申请报告呈现在院长、政委面前。为兵服务的事一点都不能耽搁,崭新的两辆为兵服务专车亮相了。“这次腿摔伤了才知道原新疆军区总医院有这么好的服务,两年前战友脚踝骨折,拍X片、石膏固定,都是我背着他完成的。现在有专车服务就方便多了,而且有导诊员不用排队。”战士张朋这样说。

手续有人办,谁来办?

曾几何时,部队官兵转诊手续不全、住院证件不齐,告知待手续齐全后再给予办理,得出的结论是“想看病实在是难”。“我是一名边防兵,在探家回部队途中,在乌鲁木齐突然出现腹痛症状,当时没带转诊单,身上只有证件,抱抱试试的态度去了军人门诊,没想到她们一个电话就解决了问题,B超显示是急性阑尾炎,幸好治疗及时,不然后果不堪设想,真得感谢原新疆军区总医院给我们的便利和服务。”士官李某在出院窗口边结帐边说。

医院为提升服务内涵,将医疗楼二楼为兵服务部门的窗口直接设在了军人诊区,大大方便了广大军队患者的就医安排、及时解决上下科室相互沟通及疑难问题的解决,特设了为海拔3000米以上和边防一线官兵的绿色通道,达到了部队医院专属为部队服务的宗旨。

住院有人管,谁来管?

部队战士的住院管理一直是体系部队和部队医院的困惑,怎么管?谁来管?出了问题谁负责?总医院领导及时召开“为兵服务座谈会”,确定每天医院组织领导检查军人在位情况及病情愈后,每日查房护士长到军人病房发放调查表,科室由一名军人担任为部队服务办公室协调员,统管本科全部军队患者,向部队服务办公室汇报伤员救治进展情况,协调解决存在问题,不允许推诿伤病员,不允许军人和地方的伤病员混住,发现问题及时与为部队服务办公室主任联系。

“您好,我是原新疆军区总医院医德医风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我们要做一个出院满意率调查,请问您对住院期间医护人员的诊疗服务态度满意吗?”“我在这里病情恢复的很快,医生每天都是第一个看我,护士发药、打针也是从我开始,饭菜质量也不错,我所需要的帮助医护人员都能提前想到,从入院、检查到出院都很满意,主管医生、责任护士对诊疗护理很细致、耐心,分阶段给我进行用药和疾病的知识讲解,病房设施很齐全,报刊书架每天及时更新,住院期间根据我的疾病需求调剂伙食,出院后还进行及时随访。”骨科出院的中士张亮说。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