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糖尿病日】你筛查过糖尿病吗?

来源:空军总医院作者:侯晓平责任编辑:马依
2016-11-14 09:41

“您筛查过糖尿病吗?”这是空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的侯晓平主任经常问患者的一句话。

心血管内科的医生很关注糖尿病,因为糖尿病和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关系密切。从发病机制来说,两类疾病都有胰岛素抵抗的参与;从临床情况来看,糖尿病和心血管病就像“难兄难弟”,经常聚在一起;从疾病的后果考虑,这两类疾病遇到一起,就是“狼狈为奸”,对人体的损害远超单一疾病,后果很严重。

常说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等危症。什么是等危症?即危险相等的病症。什么危险?即未来10年发生主要冠脉事件如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心肌梗死的风险。研究发现,患有糖尿病和单纯患有冠心病的患者,未来发生急性冠脉事件的风险是一样(相等)的,因此说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等危症。而冠心病患者又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中国心脏调查发现,大约80%的住院冠心病患者存在糖代谢异常,发生率远高于一般人群。

高血压常与糖尿病相伴相生。我国不同的调查发现,半数以上的高血压患者合并糖代谢异常,其中一半左右是确诊的糖尿病。而高血压和糖尿病并存,血管受损更加严重,动脉粥样硬化也更为常见和严重,其心血管危害的净效应是普通人群的4—8倍,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显著升高。

糖尿病如此重要、如此危险、如此高发,却是不容易被察觉的。早期血糖升高是悄悄地,一旦发现,大血管损害已经形成。因此,糖尿病被称为“无声的杀手”。正是由于糖尿病和心血管病的关系如此密切却又悄然无声,所以,对心血管病患者一定要筛查糖尿病。此外,还有不少人也属于糖尿病的高危人群,也需要筛查。

下列人群被认为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1.有血糖异常升高史;

2.年龄≥40岁;

3.超重、肥胖(体重指数≥24千克/平方米),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体重指数(BMI)计算:BMI=体重(公斤)÷身高(米)的平方)

4.父母或子女患有2型糖尿病;

5.高血压(血压≥140/90mmHg),或正在接受降压治疗;

6.血脂异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91mmol/L(35mg/dl)或甘油三酯≥2.22mmol/L(200mg/dl)〕,或正在接受调脂治疗;

7.患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病;

8.有一过性糖皮质激素诱发糖尿病史;

9.严重精神疾病和长期接受抗抑郁药物治疗;

10.静坐生活方式,缺乏体力活动;

11.生过巨大儿(出生体重≥4公斤)或有妊娠糖尿病病史的妇女;

12.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患者。

怎样筛查糖尿病?

初筛的方法:化验空腹血糖、餐后或随机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如有异常,符合糖尿病标准的可以诊断,不能诊断的进一步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筛查。

首先,这里空腹血糖的上限标准是5.6mmol/L,而不是化验单上的正常高限6.1mmol/L。空腹血糖高于5.6mmol/L,就应该筛查糖尿病了。

第二,单查空腹血糖不能算是筛查了糖尿病,一定要查餐后血糖(一般查餐后2小时血糖)或者随机血糖。这是因为成人患的糖尿病绝大多数是2型糖尿病,或者处于糖尿病前期,可以仅表现为餐后血糖升高,单查空腹血糖就容易漏诊。

2型糖尿病的原因是由于体内存在胰岛素抵抗和(或)胰岛素分泌障碍。所谓“胰岛素抵抗”,是指机体对自身分泌的胰岛素不敏感,产生抵抗,胰岛素不能发挥对糖和脂肪的代谢作用。患者体内胰岛素的水平并不低,甚至常常高于正常,但仍然不能使血糖正常化;而“胰岛素分泌障碍”则是胰岛素的分泌相对不足和延时,在血糖升高时不足以降低血糖,导致餐后血糖升高。

餐后或随机血糖若高于7.8mmol/L,也应该进一步筛查。

第三,糖化血红蛋白也是筛查的一项指标。糖化血红蛋白是血红蛋白和血糖结合的产物,可以反映之前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不太容易受到偶然因素的干扰。美国用于糖尿病高危的诊断标准是5.7%—6.4%,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是≥6.5%;我国调查的上限为6.3%。根据我国心内科专家共识,糖化血红蛋白≥5.7%,就应该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筛查。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