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6医院举办“世界压疮预防日”活动

来源:解放军第306医院作者:闫虹 刘伟 彭星 刘建琴责任编辑:柴潇
2016-11-20 09:17

闫虹,刘伟,彭星,刘建琴,解放军第306医院,门诊部,神经内科,内分泌科

随着人类老龄化的日益加重,压疮的发病率也随之增高,由此带来了沉重的社会家庭负担。为了使更多的人了解、关注压疮,掌握专业压疮的防治知识,有效地预防压疮的发生,在第四个“世界压疮预防日”到来之际,解放军第306医院创口门诊联合医院伤口护理小组及健康服务志愿者在门诊楼大厅举行“预防压疮,关爱健康”义诊活动,为相关患者及家属提供专业前沿健康教育知识,有200余名患者及家属参加了此次义诊咨询。

本次义诊特邀创口专家姜玉峰博士、史煜华医生、丁光华医生、刘建琴总护士长,以及伤口治疗师彭星护士长、刘伟主管护师、李宝云护师、李丽君护士长等。专家和创口治疗师们耐心细致的为患者及家属进行义诊咨询,答疑解惑。

门诊部组织免费发放预防压疮健康手册100余份,宣传资料120余份,免费测量血糖125人次、血压200人次,受到患者广泛好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大多数患者起初认为压疮不是什么大病,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没有意识到压疮会造成无尽的烦恼和痛苦。事实上,一旦压疮发生且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恶化速度惊人,如并发感染将直接威胁患者生命,成为“头号杀手”。

【压疮高危人群】

压疮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凡是存在活动能力、移动能力减退或丧失;组织耐受性降低的患者都是压疮的高危人群。例如:脊髓损伤患者、老年卧床患者、ICU患者、手术时间大于4个小时患者、营养不良患者、严重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等。

【压疮的最新命名及分期】

2016年4月NPUAP(美国国家压疮咨询委员会)已经将“压疮”更名为压力性损伤,同时进行了新的分期。

压力性损伤的定义:发生在皮肤和(或)潜在皮肤下软组织的局部损伤,表现为完整皮肤或开放性溃疡,可能会伴有疼痛。损伤是由于强烈和(或)长期存在的压力或压力联合剪切力导致,通常发生在骨隆突处或与医疗设备相关的损伤。(软组织对压力和剪切力的耐受性可能会受到微环境、营养、灌注、合并症以及皮肤情况的影响)。

压力性损伤的最新分期:I期:皮肤完整,伴有指压不变白的红斑。II期:血清型水泡或部分皮层缺损,暴露真皮层。III期:全层皮肤缺损,暴露脂肪层。IV期:全层皮肤缺损,暴露深层组织(肌肉、肌腱、骨组织等)。深部组织损伤阶段:皮肤完整,伴有褐红色或紫色改变或充血性水泡。不可分期阶段:全层皮肤组织缺损,被腐肉或焦痂覆盖,无法判断损伤的程度。

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由于使用用于诊断或治疗医疗设备导致的局部损伤,损伤形状与设备形状一致,根据损伤程度可依据上述分期系统进行分期,此期描述了损伤发生的原因。

粘膜压力性损伤:由于医疗设备的使用对粘膜局部造成的损伤。由于这些组织损伤的解剖特点,此类损伤目前无法进行分期。

综上所述:压力性损伤分期为4期、两个特殊的阶段、加上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和粘膜压力性损伤。

【临床指导意见】

1、勤翻身。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勤翻身是最简单最有效的减压方法,每2小时翻身一次。以减少身体受压部位承受压力的时间和强度。在侧卧位时尽量选择30度角,应避免长时间摇高床头超过30度体位、半坐卧位和90度侧卧位,充分抬高足跟。并在骨隆突处放置支撑物如软枕等,有条件的可以应用气垫床、减压敷料、U型或C型减压垫等。加强翻身时,动作轻柔,避免拖拉拽暴力动作,防止剪切力带来的损伤。长期坐轮椅的患者应及时采用正确的减压方法,每15~30分钟减压15~30秒,每一小时需减压60秒。如需进行长时间手术,应在受压位置提前给予减压保护。

2、勤擦洗。患者出汗较多、二便失禁时及时清理、擦洗,防止长期浸渍皮肤。禁止使用肥皂等强碱类清洁剂直接接触皮肤。

3、勤按摩。照护者每日应对患者进行被动肢体锻炼,维持关节的活动性和肌肉张力,促进肢体和皮肤的血液循环。

4、勤更换。保持床单、被罩及衣物清洁、干燥、平整。不可使皮肤直接接触橡皮单或塑料单。

5、勤观察。每日为患者擦洗身体、更换衣物时仔细观察皮肤有无压红、水泡、破溃等现象,发现问题及时咨询专业医护人员,尽早专业治疗。此外对于应用医疗器械的患者,应在器械与皮肤的接触面提前给于减压保护,并随时观察有无压红或损伤。

6、加强营养支持:合理调整饮食结构,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纤维素、易消化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进食困难者应尽早采用鼻饲法,以保证营养和水份的供给,增强机体抵抗力。

通过此次义诊活动希望能够引起社会及更多家庭的关注。压疮重在预防,防范重于一切。做到上述几点将大大降低压疮发生几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轻社会及家庭负担。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