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肾萎缩是解剖学名词,根据肾脏体积与人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相比较,相对偏小或明显缩小的一种异常现象。长期的肾脏疾病可导致肾单位受损,使整个肾脏出现体积缩小。因此,在病程不详的情况下,临床医生一般根据肾脏体积来判断病程的长短,一旦出现肾脏萎缩,病程时间一般都较长,治疗上就以控制疾病进展速度、延缓肾功能下降速度为主要治疗目标。
“肾萎缩是什么原因引起的?需要治疗吗?”常有患者对体检中的指标感到担心。近日,一位64岁的女性患者致电咨询,她前段时间做肾脏B超发现“肾萎缩”(左肾10*4.7厘米,右肾8.7*4.1厘米),肌酐146,尿素氮9.6。“按照中国人群的调查,成人肾脏长径大约10-12cm,宽5-6cm,并随年龄的递增而缩小。”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李冀军主任说,一般的肾脏病,如慢性肾小球肾炎、间质性肾炎、高血压肾损害等疾病多导致双肾萎缩,而单侧肾萎缩的原因可为先天发育异常、单侧肾脏血管病变以及单侧尿路梗阻等。同时,肾脏的大小不能评价肾脏的具体功能,而同位素肾图检查,可以量化的显示肾脏功能并能具体明确两个肾的功能,因此对于评价肾脏功能来说,同位素肾图意义更大。
根据相关检查,患者的右肾确实出现了萎缩,因此建议患者行同位素肾图检查,明确两个肾脏的功能,如右肾功能较左肾下降,但并未完全丧失功能,则考虑肾脏血管因素所致肾萎缩的可能性大,需进一步行肾血管B超甚至DSA下血管造影检查,必要时植入支架解除血管狭窄。同时,患者已经出现了肌酐升高,伴有肾脏萎缩,临床上慢性肾脏病诊断明确,治疗原则以治疗病因、去除加重因素、延缓发展为主,因此建议患者控制好血压、血糖、血脂等可以加重肾脏疾病进展的因素,避免使用有肾毒性的药物,定期监测血肌酐,若肌酐出现了快速升高,则考虑出现了急性肾脏损伤,需尽快至医院就诊,及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