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里,在对数位肿瘤大咖的采访中,他们都常常提到一个名字——秦叔逵。
他是中国最大的肿瘤医生学术组织——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是世界最顶级的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有史以来,第一位在大会上作专题报告的中国肿瘤医生;二十多年来,中国肝癌领域的新药临床研究,几乎都由他领衔和支持参与。

秦叔逵教授,现任解放军八一医院副院长、全军肿瘤中心主任兼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主任,同时担任国家卫计委肿瘤规范化诊治专家委员会委员、肝癌专家组组长和癌痛专家组组长。
他说,“要永远谅解病人。”在医患矛盾激化到如此境地,杀医、伤医事件频发的当下,作为医生,还能如此说如此行的,需要怎样的医者之爱。
谁是“癌中之王”?
有人说是胰腺癌,有人说是黑色素瘤,其实,癌症都不好治,而原发性肝癌是真正的“癌中之王”。
由于乙型肝炎高发,还有黄曲霉素、蓝绿藻类毒素和酗酒等原因,中国是全世界肝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国家,年发病人数高达全球总数的55%,而死亡人数也超过了50%。
肝癌之难,一在起病隐匿,症状不典型,早期诊断困难,一经发现,多数病人已经达到中晚期,只有15%〜20%的病人有机会能够进行手术治疗。
二在生存期短,晚期肝癌的自然生存期是以天计算,一般不超过100天,而如今肝癌的5年生存率在发展中国家也不到5%,我国约在10%左右。
三在治疗困难,肝脏是人体的“化工厂”,化疗药物的毒性与肝脏解毒本身就是一对矛盾体,当肝脏被肿瘤侵袭,功能减弱,传统的化疗药物的获益往往被其毒性所掩盖或者抵消,变成了“高毒低效”。
四在研究艰辛,当肺癌、乳腺癌和结肠癌等已经走进“精准治疗”的新时代,而在肝癌领域自第一个分子靶向药物问世10年来,开展了几十项新药临床研究,前扑后继接连失败,直到最近才略现新转机。
“十年来肝癌的研究走了那么多的弯路,吸取了那么多的教训,也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在才开始走上正轨。”从2000年开始,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孙燕院士带领下,秦叔逵教授的团队参与了第一个肝癌的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十六年来,已经完成了210项国际、国内的临床研究,包括肝癌相关研究30多项,其中秦叔逵教授牵头的大型临床研究达40多项。
从九十年代初的晚期肝癌无药可治,生命以天计数;到如今,通过控制基础肝病(抗病毒、保肝利胆)、化疗、分子靶向药物、免疫治疗以及中医药等有计划、合理的综合治疗,患者的生活质量不断改善,生存时间逐渐延长。这期间,秦叔逵教授见证了肝癌诊断、治疗不断规范提高的进程,也遭遇了一系列研究中的失败彷徨。
他说:“肝癌的恶性程度极高,预后很差,我们需要百倍更加努力,而每一点微小的进步都值得庆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