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叔逵:肝癌治疗的每一个微小进步都值得庆幸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戴志悦责任编辑:郝思嘉
2017-02-15 16:18

中国医生每迈出一小步,中国医学便向世界走出一大步。

2010年6月7日,秦叔逵站在了世界最顶级的肿瘤学术大会上,让世界聆听中国的声音——ASCO成立46年来,中国医生第一次应邀进行专题学术报告。ASCO年会,是全世界肿瘤医生的“朝圣”大会,汇集了数万名来自世界各地的肿瘤专家。

这是中国肿瘤界的里程碑,也是肝癌治疗的新篇章。

化疗,一直是肿瘤内科医生对抗癌症的常规“武器”,尤其铂类药物发明以来,肿瘤患者的生存期大大延长。然而,这个常规“武器”,肝癌医生却一直用不了,第一代顺铂本来是最好的治疗肝癌的一个药物,但毒性大,它一方面控制肿瘤,另一方面又造成肝功能严重损害,疗效和毒性互相抵消,甚至还出现“负数”,所以肝癌化疗的研究一直做不下去。

2002年,南京某大学校长找到了秦叔逵教授,他曾经在吴孟超院士那里做了手术,不久,肝脏部位复发且肺部转移,吴孟超院士建议他去南京找秦叔逵试试砒霜、蟾蜍等中药。

这位校长找来时,秦叔逵手里,除了还是“院内制剂”的砒霜针剂外,还有一个正在做实验研究的第三代铂类化疗药奥沙利铂。奥沙利铂是治疗结肠癌的药物,但是秦叔逵课题组发现它对肝癌细胞很有效,建议这位校长决定试一试。经过慎重考虑后,校长接受了奥沙利铂为主的系统化疗。没想到两个疗程之后,这位校长所有症状都没有了,肿瘤缩小了一半;又化疗了两个疗程之后,肝脏和肺部肿瘤都全部消失了。

“他是这种系统化疗治疗晚期肝癌取得完全缓解的第一例患者,给了我们极大的信心。”秦叔逵马上组织了单中心的Ⅰ期临床研究,取得初步经验;进一步牵头组织了一项研究者发起的全国的多中心Ⅱ期临床研究,联合北大肿瘤医院、长海医院、上海第一人民医院等一起,重复出有效的结果。2016年,他决定做一个大型的临床研究,联合了韩国、泰国和我国台湾等地的学者,进行亚太区的国际多中心研究(EACH研究)。

2010年,秦叔逵教授带着EACH研究的中期报告结果走上了ASCO的讲台;之后又经过了4年的随访观察试验才全部结束,数据锁定,写论文送去发表。由于这是全世界上第一个采用系统化疗治疗晚期肝癌安全有效的报道,国际学术界十分谨慎,光投稿审稿就花了一年多时间,来来回回修改了5回,最终被认定结论真实可靠。

2015年初,第一篇文章发表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美国临床肿瘤学杂志(JCO)上,此后又陆续发表了一系列论文;同年,含奥沙利铂系统化疗写入了美国、韩国、日本等各国肝癌治疗的国家指南,成为了肝癌一线治疗方案之一。

而让秦叔逵教授最欣慰的是,15年过去了,如今这位老校长还活得好好的,是治疗后存活时间最长的肝癌患者,已经达到治愈。

这是一名医生最大的成就感。

21世纪伊始,肿瘤开启靶向治疗新纪元。

中国是肝癌大国,中国的医学科学家有责任也有义务在攻克肝癌上出一份力,秦叔逵教授是国家卫计委肝癌专家组组长,也是美国国家肿瘤研究所肝癌专家组成员,这种使命感更加强烈。

然而,虽然所有的肝癌研究和新药都必须重视中国,但是刚开始时中国专家的意见在国际学术界并未得到重视。

2007年以前,肝癌的第一个分子靶向药做临床研究时,全球有5-7位科学家组成了科学委员会(SC),指导该药物在全球和亚太地区同步进行临床试验,秦叔逵教授是科学委员会成员之一,共同参与了该项试验方案的设计和实施。然而,当试验进行到一半时,独立数据监察委员会(IDMC),审看了初期的试验数据,认为没有达到预期结果,建议停止试验,制药公司研发部门立即发一个邮件和短信通知了科学委员会成员,而研究的主要研究者(PI)居然也同意立即终止试验。

秦叔逵当时很生气:“你们说停就停,根本没有征求科学委员会全体成员的意见。当初,要做试验的时候,邀请我们好多次开会,反复讨论方案,现在试验遇到了实际问题,总应该开个会研究讨论,而不是贸然停止,这不光是科学严谨的态度,也是最起码的尊重和礼节。这项试验遇到了什么问题?初期结果为什么不好?是否可以解决?这些都不去认真分析、解决就结束试验,实在是太不专业和太草率了。”

当时整个试验中,八一医院肿瘤中心入组的每一例受试者,都是秦叔逵自己亲自把关和严密观察,他看到了有效的病人,也非常清楚其中的具体情况。

在与中国研发部门沟通无效的情况下,秦教授强烈要求与该公司的全球研发总裁直接对话。最终说服了该公司的全球研发总裁,同意坐下好好总结经验教训,并且应秦教授的要求,到中国来开会讨论。

后来,全球科学委员会所有成员和公司领导都来到上海浦东,除了秦叔逵教授外,还邀请了孙燕、管忠震和沈峰教授三位中国专家参加讨论。会议从早上8点一直开到下午6点,争论不休。最后大家基本统一了认识,认为是研究经验不足,在入选标准、试验过程和质量控制方面出了问题,针对性地制定了对应方法后,应该继续进行临床研究。

五个月之后,这项试验获得了成功。虽然该靶向药治疗肝癌的客观有效率只有2%-3%,对患者生命的平均延长时间只有2个多月,但是这已经是一次重大的突破,从此晚期肝癌进入了靶向治疗的新时代。为了感谢秦叔逵的重要贡献,后来公司的全球CEO每次来到中国,都要宴请秦教授,同时聆听他的建议。

秦叔逵教授等中国专家,正是通过积极参与一项又一项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积累经验和知识,从一开始的“跑龙套”,逐渐成为全球肝癌领域的中坚力量,成为多项大型试验的“龙头”。

12月29日,秦叔逵教授2016年最后一次专家门诊中来了一名晚期肝癌患者,北京的医生交待他“目前我们已经无能为力,您必须到南京去找秦叔逵教授。”

患者患病已经一年多,既往一直采用靶向药物治疗,肿瘤曾经得到有效的控制,但从10月起肿瘤发生进展。秦叔逵教授详细问诊,分析病情,认为已经发生了耐药情况,鉴于目前没有标准的二线治疗,宜停用靶向药,试试看其他药物。有两个选择方案:一是换用奥沙利铂为主系统化疗;二是自愿加入新药临床试验,即即将启动的PD-1单抗治疗肝癌研究。

秦教授说的临床试验,就是治疗美国前总统卡特的黑色素瘤脑转移发挥了奇效的PD-1抑制剂Pembrolizumab单抗(KEYTRUDA),这一次要开展的是Pembrolizumab单抗二线治疗晚期肝癌的亚太区国际临床研究,秦叔逵教授是该研究的总PI(主要研究者)。

秦叔逵教授对患者详细解释:“免疫治疗,是当今全球肿瘤学界最热门的研究方向,已经开展了400多项临床研究,治疗多种癌症获得了成功,包括肺癌、恶性黑色素瘤、胃癌、膀胱癌、头颈部肿瘤等,很有希望成为肝癌治疗的另一个新篇章。如果您愿意加入该试验,你将有50%的机会免费获得非常昂贵的Pembrolizumab单抗。”

从已经完成的PD-1单抗一期、二期治疗肝癌临床研究中,客观有效率超过16%,一年生存率超过60%。他说,从目前的研究结果看,PD-1对肝癌的有效率虽然不如肺癌和黑色素瘤,但是比目前全球唯一获批的肝癌靶向药的疗效要高出许多,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对于疾病,“哪怕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医生和患者都应该百分之百地去争取。”秦叔逵教授说。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