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的梦魇---“罕见”传染病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涂波 张芸责任编辑:柴潇
2017-03-15 11:14

在现有庞大的传染病家族中,经过许多年的变迁,有些成员发病率明显降低了,日常生活中很少见到,如黑热病、肝吸虫病等,即便是从业十几年的专业医生,可能也只是在教科书上见过关于它的描述。这些似“昙花一现”的传染病,即便偶尔在“江湖”上出现,很多医务人员也只能“雾里看花”,不知如何正确诊治。《临床误诊误治》杂志曾对该刊一段时期内所刊登的1190篇有关误诊、漏诊文献进行了统计,其中138篇与传染性疾病有关,占3年报道误诊病例总数的11.59%。因此临床医生在工作中应不断加强学习,熟知各种传染病的特点,才能减少误诊误治,及时挽救患者的生命。

有没有行之有效办法,彻底祛除患者的梦魇---“罕见”传染病呢?全国收治传染病患者人数最多的解放军第302医院感染性疾病诊疗与研究中心副主任秦恩强提醒广大临床医生,熟悉传染病的诊治流程,及时正确诊断、有效对症治疗、科学防控是“制胜法宝”。

新旧传染病均可表现为“少见”、“罕见”

秦恩强介绍:近年来,随着人口、物资的频繁流动;环境、气候的不断变化;细菌、病毒的频繁变异,不断有新成员加盟传染病家族。根据WHO公布的资科,到目前为止,全球新发现的传染性疾病超过40种以上。除少数病种我国尚未发现外,多数在国内已有发病的相关报道。

由于某些新发传染性疾病具有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的特点,所以在危害人类健康的同时,制造恐怖气氛,引起社会问题。它们最初偷袭人间都以“罕见”身份出现,疫情发生初期,由于致病病原体不明确,医生最初往往不知如何诊断、如何治疗、大众不知如何预防,极易造成混乱恐慌局面。其中有些“厉害角色”趁机对人间狂轰乱炸一番后,迅速消声灭迹,从此不见踪影,2003年由SARS病毒引起的非典型肺炎就是最好的说明。虽然距离它突袭地球已经过去了十一年,但当人们每每提及、想起这种由冠状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心有余悸,惶恐不安。

秦恩强说:还有一些所谓少见、罕见传染病实际上在若干年前非常多见、常见,但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发病率不断下降,由多见病逐渐变为少见病,最后发展为 “罕见病”。比如黑热病、丝虫病等虫媒传染病。

30多岁的山西患者李强(化名),持续高烧,同时伴有肝脾肿大,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明显降低等症状,在当地医院住了整整4个月医院,也没有查出病因,多次怀疑为血液病。为了控制体温,只好长期使用激素,时间一长,副作用非常明显,李强脸肿得像面包、四肢明显萎缩。到达302医院后,感染性疾病诊疗与研究中心立即对他进行了系统检查,经询问病史,患者有在甘肃的山区居住,有昆虫叮咬暴露史,结合临床表现,初步怀疑黑热病,立即行骨髓穿刺,检验科在涂片中发现了典型黑热病病原体,经特异性治疗3天后体温消退,7天后出院,随访3月,患者完全恢复了健康。其实患者在外院时多次行骨髓穿刺检查,医生由于缺乏对病原体的了解,长期误诊误治。

黑热病由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通过双翅目昆虫白蛉传播的慢性地方性传染病,解放前曾在我国长江以北省(市)、自治区流行。解放后该病被有效控制,很多地区已经被消灭,只是在我国陕西、甘肃等省偶尔发生。李强也是北京市近十几年来收治的首位黑热病患者。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