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勤建设如何对接战场?且看火箭军总医院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莫鹏责任编辑:柴潇
2017-03-15 11:13

火箭军总医院以习主席“能打仗、打胜仗”要求为指引,围绕火箭军部队卫勤保障需求,坚持为战而医、为战而研、为战而训不动摇,大力推进“军味”浓厚、对接战场的军事医学建设,精心制定卫勤建设“路线图”和“时间表”,确保每项建设向一线战场聚焦,每项工作助力部队战斗力提升,为维护官兵身心健康、保障部队履行使命提供强有力的卫勤支撑。

备战谋在前、练兵走在前、打仗冲在前。该院结合火箭军部队特点,与国家核安全所、军事医学科学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围绕核辐射损伤、推进剂损伤、电磁辐射损伤等军事医学重点课题开展联合攻关,斩获军队科技进步和军队医疗成果奖100余项,在医疗实践中被广泛转化运用,为火箭军特殊岗位官兵医学防治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成为部队战斗力生成提高的“倍增器”。

平时保健康,战时打胜仗。火箭军总医院着眼新形势下强军目标,制订完善了数十套平时卫勤保障预案,编印了数十本野战救护手册,成立了三支应急医学救援队伍,规范了从人员收拢、机动转进、医疗救治到后勤保障一整套工作程序和标准规范。定期开展实战背景下的针对性、适应性演练训练,机关通过基本技能普训提高组织指挥能力、医疗分队通过野外驻训促进战时救治能力生成、单兵分队通过急救技能训练提升单兵素质,打造了一支打仗靠得住、应急用得上、官兵信得过的卫勤军团。

学科建设用战斗力标准来衡量、医疗服务用战斗力标准来评估。为提升服务官兵的硬实力,火箭军总医院把目光盯向名医名家,引进姜卫剑等一批国际领军人才,组建了全军脑卒中医疗救治研究中心等数十个一流学科,形成了一批战场救治、医学防护、核化救援等“独特新”技术,品牌优势成为服务部队、保障打赢的铁拳。患急性传播性脑脊髓膜炎的战士小吴、患胆囊癌胃癌的退休老干部,原本处于死亡边缘,总医院凭借一流的技术使他们重获新生,树立了“姓军为兵”的金字招牌。

在保障核作业人员方面,火箭军总医院向战斗力聚焦、向打胜仗胜力。整合多方资源组建了特勤医学科和脑血管病研究所,建立了核与辐射损伤实验室,引进了国内首台核辐射内照射监测仪,开设了核化应急门诊,开启检查、抢救、会诊“绿色通道”,为保障涉核人员健康筑起了“生命屏障”。在全国全军率先建成了涉核人员自体造血干细胞库,为火箭军乃至国家涉核人员健康设立了一座“生命银行”,填补了军队和国家在该领域的空白。目前已形成集医疗保健、应急救援、教学科研和康复治疗于一体的军事医学保障体系。

在抗洪抢险、抗击非典、抗震救灾等多样化卫勤保障任务中,火箭军总医院出色完成医疗救援任务,经受了实战考验,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优秀答卷。抗震救灾医疗队被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抗震救灾英雄集体”称号。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