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医提醒:解读血糖的苏木杰现象和黎明现象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责任编辑:柴潇
2017-06-05 11:21

解放军第306医院,专家组,全军糖尿病诊治中心,许樟荣,主任医师

品牌质量管理办公室左天宇编辑

在接受糖尿病治疗的患者中有两种特别的现象,分别被称为苏木杰现象和黎明现象,二者的表现都是血糖不稳定。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这两种现象分别意味着什么,怎样才能监测到这两种情况,以及监测到这两种情况以后应该如何调整。

苏木杰现象

苏木杰现象是匈牙利的科学家苏木杰发现的,因此以他的名字命名。苏木杰现象主要表现为注射胰岛素的病人血糖控制得很好,但早上起来的血糖总是高。我们一般理解病人早晨血糖高说明睡前胰岛素打得不够,因此会给病人增加睡前胰岛素的剂量。可是睡前胰岛素增加得越多,早晨的血糖越高,病人越难受。最后发现了原因所在:病人早晨血糖高不是因为睡前胰岛素打得不够,而是因为剂量过大了。胰岛素剂量过大后病人的血糖就会迅速下降到很低的水平,导致人体交感神经系统紊乱了,肾上腺素等激素的分泌增加了,进而使病人的血糖保护性地升高以避免严重低血糖而导致死亡,因此病人早晨起来就发现血糖升高了。在这种情况下,睡前胰岛素加得越多,病人夜里的低血糖越严重,导致早上起来高血糖越严重,这就是苏木杰现象,简单来说就是低血糖后的高血糖现象。

根据苏木杰现象的发现过程,我们可以了解,如果糖友平时白天的血糖控制得都很好,就是早上血糖高,就一定要测一下夜间的血糖,比如夜里2点或3点测一次血糖。如果夜间血糖监测发现低血糖,而早晨又出现高血糖,就可以确定是苏木杰现象。

解决苏木杰现象并不复杂,一般是把睡前胰岛素减量,病人夜间不发生低血糖,早上自然血糖也不会升高了。

黎明现象

黎明现象和苏木杰现象正好是相反的。黎明现象是指部分病人早上起来血糖很高,但夜里没有发生低血糖的现象。

在我们的普遍认识里,晚饭以后夜里就不再进食,血糖肯定是越来越低才对。然而实际上不完全是这样,血糖是有生理波动的。到了后半夜,人体血糖的维持靠肝糖原的分解和糖异生的作用。入睡后很长时间不吃饭,首先是肝糖原分解维持体内的血糖水平,然后再由其他物质变成葡萄糖来维持血糖,这个过程叫做糖异生。而根据自然规律,人体到了下半夜以后生长激素以及其他升血糖的激素分泌增多,进而血糖也逐渐升高,导致有些病人早上的血糖就控制得很不满意,发生了黎明现象。一天之计在于晨,对于很多2型糖友来说,早晨血糖控制得好,一天的血糖都容易控制,而早晨血糖如果很高,一天的血糖可能都控制困难,这个就是黎明现象带来的不良效应。

那么如何区分早上血糖高是黎明现象还是苏木杰现象呢?就是测夜间血糖。了解了黎明现象的成因后,我们可以知道黎明现象不会发生夜间低血糖。如果早晨血糖高,监测了夜间血糖没有发生低血糖,那就可以确定是黎明现象。黎明现象的处理方法也很容易,一般增加睡前的胰岛素剂量就可以了。当然,还需要排除其他引起夜里高血糖的因素,比如半夜里加餐、严重的焦虑失眠以及服用某些升高血糖的药物等。

黎明现象和苏木杰现象的处理并不难,但是处理方法是完全相反的,因此夜间血糖的监测至关重要,避免适得其反。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