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药三分毒吗?军医提醒,有病还得吃药,不要硬扛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毛秀国责任编辑:柴潇
2017-06-29 09:01

经常碰到孩子生病已经很严重才来看医生,问孩子父母为何拖这么久,有的妈妈就会说“是药三分毒,我们想小孩子能不用药就不用药,能不能靠食疗解决,或者自己扛过去。”这是一种典型的情况。还有妈妈在孕期感冒生病了,自己非常痛苦,可是怕药物伤害胎儿硬是要扛过来,其实孕期感冒是有可能给孩子带来先天性的伤害的,我在感叹妈妈的伟大之余也会觉得无知者的可怜。

还见过有的老人,本来就已经高血压了,他不知道哪里听来用田七泡酒可以活血降低高血压,然后一直服用他的田七药酒,喝酒的人本来就容易湿热,田七又是一个热性的药,所以他在沿着热上加热的道路越走越远。

“是药三分毒”,这句话让有的人该吃药却不敢吃药耽误来病情,也有人完全不顾这句话而乱吃药让病情加重,我们今天就来看看“是药,真的三分毒吗”?请听听来自解放军第100医院药械科主任忤利军的解读。

<<礼记•緇衣>>云“唯君子能好其正,小人毒其正”。这里的毒就是指偏离正道。

即使怀孕的妈妈,生病其实也不用那么痛苦的硬扛!<<黄帝内经>>就有:“黄帝问曰:妇人重身,毒之何如?岐伯曰:有故无殒,亦无殒也。……大积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过者死”。这里殒是损伤的意思,指有病邪存在,虽使用峻烈药物,是不会伤害母体,亦不会伤害胎儿的。妇女妊娠时期,在用药上是有许多禁忌,所以妇科临床上必须根据孕妇患病情况,斟酌使用,但不是绝对禁止不能用药,在<<金匮要略>>,情圣国手傅山傅青主的<<女科>>等古典中医中,都记录来大量的孕妇可以使用的药方,在临床上也的确未发现有副作用,却能既不伤害母体和胎儿,又能达到病除身安的目的。相反,采用抗生素等治疗孕妇则有很多副作用,比如历史上有名的四环素牙,以及畸形、先天性心脏病等记录。

<<易>>曰:“圣人以此毒天下而民从之。”<<列子>>书曰:“亭之毒之。皆谓厚民也。”厚度累积到一定的程度,从平衡的角度来看是偏到来另外的角度。所以古代讲“毒”,其实更多指药物的偏性,或者指凝聚到一定的厚度产生的一种性能。

解放军第100医院药械科主任忤利军告诉记者,很多人不懂中医乱用中药,造成很多恶性后果,正如刀可以用来帮助人切菜吃饭提升生活质量,也可以用来拦路抢劫,这是刀的错吗?这都不是刀的错,而是人的错!所以有病就该治,不要因为怕药有毒性而不就医导致病情延误造成严重后果,也不要没事乱吃药,同样会因为药的毒性而造成严重后果。把药交给医生,病人负责吃好饭吃香饭就是最好的配合。

在病情还很轻很早时发现,食疗会有效果,比如小儿风寒感冒,孩子在楼下吹了风,上来就发现有点不对劲的时候,马上用的葱豉汤、艾叶注水泡脚,生姜红糖水都可能有效,及时服用,孩子出点汗,然后马上休息,也许就没事了。等孩子半夜全身无汗高烧40℃,这个时候你再从葱豉汤看看还会有效吗?所以小病用温和药,大病就要用偏性大的药。砒霜是剧毒,可是治疗白血病的效果在试验中明显比化疗有优势;风湿病往往需要用附子或者麻黄,或者蛇毒来治疗效果才好。

我们再回到“是药三分毒”这个话题上,有人认为有毒就是有害,其实不然,有毒未必有害,无毒也未必无害,关键在于如何使用。有句老话讲得好“物无好恶,过则成灾。”我们看看积食的小朋友,吃过头了,就成积食了,反而致病,过量的食物也有毒。蛇毒可以致人死地,但是制成中药却能治风湿、砒霜有毒用于白血病常有神效。

西药的副作用是明确的,是因为他的药物成分单一,治疗机理明确,所以带来的副作用也是非常明显。中药经常表明不良反应尚不明确,是因为中药通过炮制以及方剂的君臣佐使,让副作用降到无法用实验手段来观察,这个其实说起来很简单,比如大蒜,人们吃大蒜常会感觉到烧心、口臭等副作用,但是如果用醋进行炮制,不仅不影响蒜温胃散寒止泻的正作用,同时也避免来副作用。中药我们通过炮制来消除降低其毒性和副作用,比如半夏用生姜来制约其毒性,附子用盐卤来炮制,同时方剂本身通过药物的君臣佐使来相互制衡消除毒性避免副作用。所以中医出的是“方”,很多人经常用“药”来泡酒,时间久来,怎么会没有副作用?中医讲究中病既止,辩证论治,就是通过方剂来避免副作用。

生病的人,体质是平衡的,还是偏差的?当然是偏差的,要是阴阳平衡的,那还是个病人吗?那么对于体质已经很偏差的人,你觉得用用食疗还有效果吗?

为什么很多人因为“是药三分毒”的概念而不敢用药,其实是把药物的毒和副作用给搞混淆了,有毒和副作用是两回事,药物在使用不当的情况下,给病人带来伤害,不是药物的问题,而是医生或者病人使用的问题。药物在正确使用的情况下,仍然不可避免地带来伤害,那是药物的副作用。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