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汗竟有这么多好处 看完默默关掉了空调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李锐责任编辑:郝思嘉
2017-07-05 16:21

异常出汗要及时询医

人体一般的出汗属于生理性出汗,是对气温或体温升高的正常反应。但也有一部分出汗属于病理性出汗,出汗的方式,汗液的量、色和气味发生改变,则可作为某些疾病的一种前兆,应引起重视。

自汗:不是因为天气闷热服用发汗药及其他刺激因素而经常出汗称“自汗”。自汗多因肺气虚弱、卫阳不固、津液外泄所致,故常伴有神疲、乏力、气短、畏寒等症状。多见于患有佝偻病的孩子及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患者。

盗汗:入睡则汗出,醒后则汗止。盗汗多因阴虚而致,常伴有五心烦热、失眠、口咽干燥等症状。常见于肺结核浸润期患者。

战汗:即全身战栗后汗出,是热性病过程中正邪抗争的一种表现。如战汗后热退,脉静身凉,表示邪去正安,元气恢复,是一种好现象。若汗出后四肢厥冷、烦躁不安,表示正不胜邪,正气随着虚弱下去,则是危重症候。战汗多见于各种传染病的初、中期。

绝汗:指病情危重,汗淋漓不止,多伴有呼吸急促、四肢厥冷、脉象微弱,时有时无等危症,是阳气将绝之象,多见于心衰、虚脱的病人。

头汗:出汗仅限头部。多因上焦邪热,或中焦湿热郁蒸所致,多见于阳明热症和湿热症。若见于大病之后,或老年人气喘而头额汗出,则多为虚症。小孩睡觉时也常常头部出汗,若无其他症状,则不属病象。

偏汗:俗称“半身汗”。它见于左侧或右侧,上半身或下半身。皆为风痰或风湿之邪阻滞经脉,或营卫不周,或气血不和所致。多见于风湿或偏瘫患者。若老人出偏汗可能为中风先兆。

冷汗:指畏寒、肢冷而出汗。汗前并不发热,口不渴,常伴有精神不振、面色苍白、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脉迟沉、舌淡等寒症表现。多因平素阳虚、卫气不足所致,也可因受惊吓引起。而经常性的手心出汗要考虑心脏方面的问题;经常稍一动就出汗者,不是过于肥胖就是体质过于虚弱;糖尿病人的汗微带芳香;肝硬化病人的汗带有一种特殊的肝腥味。出现异常出汗情况要引起重视,及时询医进行调理或治疗。

流汗过多注意及时补水

晏洪波表示,夏季流汗才健康,但是出汗过多并不是好事。汗液流失较多时,人体中的电解质、氯、钠等元素也就随之流失,导致人疲乏无力,水分流失过多导致脱水、休克。高温闷热天气人容易中暑就是这个原因,流汗过多后体内水分未能得到及时补充,体内汗量减少,导致堆积在体内的热量难以散发,会造成新陈代谢失常。流汗过多时,要及时补充体内所需的水分、糖分、盐分。从事高温作业的工作者或者高温天气参加户外活动的朋友,要特别注意防暑,在水中加适量糖、盐,喝糖盐水,简单易操作。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