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医姜卫剑破解世界治疗卒中难题,惊呆欧美专家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莫鹏责任编辑:郝思嘉
2017-08-01 15:24

姜卫剑正在为患者实施手术。

日前,北京53岁张先生突发缺血性脑卒中,由于病灶位置极为险要,无法安放支架,多家医院专家均束手无策。命悬一线之际,火箭军总医院血管神经外科姜卫剑团队为患者成功植入自膨式颅内动脉血管支架,患者喜获新生。

据一项调研数据显示,北京平均每500人当中就有一人发生脑卒中,是心脏梗死的4倍,而缺血性脑卒中又占到这个比例的80%。血管梗塞的早期,相应区域脑组织有着不同的状态:有的是区域梗塞发生了梗死;有的是较大面积脑组织处于缺血状态,但是并没有梗死,溶栓或支架置入就可能得到维持或缓解。

而问题在于,支架置入会产生新的风险!资料显示:美国的手术并发症率高达15%,死亡率由30%降到20%。这个数据显然让医学界无法承受。这被列为世界脑卒中治疗难题。

世界难题,自然也是中国的难题。脑卒中救治要领跑世界,就必须率先破解世界难题。早在12年前,国际著名神经介入专家、火箭军总医院副院长姜卫剑教授就致力于“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安全性关键技术及其临床应用”课题的研究。他反复研究颅内和心脏动脉的特征,从中发现规律:脑内动脉分布与心脏相比复杂迂曲,要求支架及附件更加柔软;冠状动脉有心肌包裹,距离短且稳定,而颅内动脉悬浮在脑脊液中,依靠进入脑组织的细小脆弱的分支血管固定,支架置入时,颅内动脉移位,就会产生地震般连锁反应,造成血管穿孔、分支出血,形成新的梗死、高灌注等并发症。

姜卫剑向这个世界医学难题发起冲刺。研发改进颅内支架是第一个进攻高地。姜卫剑率领团队研究资料、走访调研、优化设计、活体试验,研发出新的自膨式颅内动脉血管支架、颅内血栓抓捕器,而且在实验的基础上,探索出快速血流重建装置及制备方法、脑动脉瘤支架系统及其制备方法,使专用支架“登颅”既更加顺畅通达,而又不损伤颅内动脉及远端细小分支。

提高支架放置精准率,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环节。姜卫剑率先提出了建立多模影像指导下精准手术新理念新模式,尤其是颅内血管腔成像,使决策作战方案更加科学,犹如为导管安上了“千里眼”,设计理念的超前性和技术先进性让许多欧美专家都瞪圆了眼睛。应用于临床治疗后,并发症率低于2%,死亡率为0,姜卫剑率团队至今已完成颅内支架手术1500余例,其手术数量和手术效果超越国内外任何一家著名医院。使中国脑卒中救治技术实现了重大突破,在国际上跃居领先地位。2013年,由姜卫剑领衔的“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安全性关键技术及临床应用”课题,荣获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

2013年9月,第五届脑血管病多学科中美共享双边会议在火箭军总医院举行。姜卫剑率团队为数百名中外与会专家现场演示了这一领先技术,惊叹声和手机、照相机拍摄的快门声,汇成一种强大的声浪。

因此,姜卫剑被国内外同行誉为“颅内支架第一人”。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